我第一次申请入党,是1982年10月, 18周岁。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摆在我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继续读书,虽说头一年高考落榜,但我平时学习并不差,只是临场发挥有些失常,复读再考大学应该不成问题;二是发家致富,我高中毕业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手种地一手经商,成为村里的“小能人”,致富前景一片光明;三是从军报国,在军队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几经权衡,我最终选择了参军。听说我要去当兵,一位远房亲戚提醒我,走之前在村里先入了党,对以后的军旅生涯有很大帮助。我一想有道理,便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支书是我一位叔叔,接到我的申请书后,他非常高兴,说我一直表现出色,支部对发展我入党的事也有考虑。接着他问我为什么要入党。我回答说,为了在部队好发展,对考学和提干有帮助。听我此言,叔叔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他严肃地说:“入党首先要解决动机问题,你只是图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入党动机不纯……”虽然没能入党,但第一次与组织的思想接触,让我上了一堂严肃的党课。
我没有灰心,入伍后积极上进,成为学习和训练尖子,1984年在同年兵中第一批考上军校。拿到入学通知书,我想何不趁热打铁,把组织问题解决了,于是写了份入党申请书交到指导员手里。指导员和我是老乡,平时对我思想上关心,学习上鼓励,训练上帮助,生活上照顾,简直把我当成亲兄弟。我暗自思忖,离开连队之前特事特办,给我把组织问题解决了,对他来说这是小事一桩。没想到,指导员竟一口回绝,说我这种想法不光经不起组织的考验,而且离党员的标准有很大差距……连珠炮似地给我上了一堂党课,令我脸红耳赤,羞愧万分。
到军校后,我踏踏实实学习训练,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虽是学员骨干、团支部委员,各方面表现可圈可点,但我并没有着急申请入党,而是向身边的党员学习、看齐,并力争做得更好。之后,我第三次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被组织接纳。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找我入党谈话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填写入党志愿书,只是一种形式,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戒骄戒躁、初心不渝……”在我踏入党组织大门之际,他给我上了一堂庄严的党课。
这三堂特殊的党课,令我刻骨铭心。入党30多年来,我经常思考自己为什么入党、入党做什么、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并严格按照党章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可以自豪地说,入党多年来,我始终无愧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