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园林之城前景可期

  宋鹏伟

  今年年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95平方米,适时建设一批1万平方米以上小型公园绿地……市政府办公室9月8日公布的《2023年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述目标,将加快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打造宜居美丽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可谓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2009年,太原已经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并顺利通过复查。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又一次向着新目标出发。

  打造“升级版”,首先要更上一层楼全面达标。按照相关要求,只有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的城市,才有资格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可见门槛更高、标准更严,是对国家园林城市内涵的深化和拓展。具体而言,在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要求上,都有了明显提高。这意味着,通过扎实努力,太原的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但要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考核中全面达标,还需要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分解指标,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短板补齐。

  “生态”是本项创建工作的关键词——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城市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譬如,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评估指标,对空气、水质、噪声等情况都要进行全面考察。生态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因此,新的评估体系更加立体真实,更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态宜居情况。

  事实上,近年来的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在各个领域综合发力。太原市按照“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的目标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全力打造“锦绣太原城”。锦绣的要素中必然有宜居,通过点、线、面绿化的整体推进,绿色已逐步成为城市的动人底色。因此,接下来的重点,在于绿化建设要保量更要提质,要更加注重亲民、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注重城市生态功能以及城乡生态空间的统筹协调。在持续推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目标的过程中,要利用废弃地、空地等见缝插绿、拆违见绿、留白增绿,更要着力建设城市生态绿色综合体,形成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整体景观效果,让身边的绿更多、更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过程就是充实和收获的过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为城市建立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为城市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开辟广阔前景。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进行时,明确了方向和指标,全市上下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来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城市品位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将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生态良好、满目锦绣、宜业宜居将成为推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作品
全市整顿液化石油气安全
网络安全科普展亮相省城
唱经楼上演传统“开笔礼”
清徐经开区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迎泽区“七步工作法”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生态园林之城前景可期
市领导在小店区调研督导创城创卫工作
我市召开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会议
我市持续推动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对接
邀请省级专家授课 提升队伍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