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身体倍儿棒”证书折射新的人才观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在92所高校推行“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将学生的体测成绩与毕业荣誉挂钩,为每年体测80分及以上的毕业生颁发“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这一举措犹如投石入水,激起了教育改革的层层涟漪。

  当校领导在毕业典礼上颁发的不再只是毕业证、学位证,还有一本证明“身体棒”的证书;当用人单位不再只重学历、技能筛选,也开始看重健康评估;当大学生把锻炼变成习惯,找到图书馆与运动场的平衡支点;当全社会开始认同“健康体魄”与“专业素养”同等重要,“身体倍儿棒”证书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才观的变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让人担忧,拉不起引体向上的“脆皮青年”不在少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虽逐年提升,但优秀率长期偏低,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云南在高校推行的体测成绩可视化、荣誉化政策,正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创新举措。

  从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的传统,到云南推行“身体倍儿棒”证书的实践,人们期待的是更多青年能重视身体健康,更多高校能关心青年体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能变为现实。当健康体魄与专业素养共同构成人才评价的“双子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更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身体倍儿棒”证书不仅记录了青年的运动汗水,也承载了他们自律、坚持、突破自我的意志品格。如今,不少企业会将体能测试纳入选拔环节,有的更是将“身体素质”写入领导力模型。

  从高校学生视角看,以往“及格万岁”的体测心态或将逐渐变少,因为“身体倍儿棒”证书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从院系颁发的“良好”证书,到校党委书记颁发的“优秀”证书,校园中“锻炼有成效,进步有回报”的体育氛围正在形成。

  以试点学校为例。2024年6月,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实行“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不到一年时间,该校学生日均运动时长正逐步提升,体测优良率同比上涨3.13%,学生认为这本证书的激励效果“非常显著”。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昆明3月2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博
“身体倍儿棒”证书折射新的人才观
悬塑+香梨让山西这座古城火出圈
你家娃每天睡几个小时
人们更愿意为“感觉”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