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这些非法集资陷阱不要碰

我省发布三起警示案例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公众投资理财的需求和渠道逐步多元化。山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近日发布了三起警示案例,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投资理财产品,要学会辨别非法投资渠道和产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通过正规渠道理性开展投资理财活动。

  案例一

  居住在某小区的李女士最近加入了一个投资交流群,“老师”经常在群里分享投资心得。有一天“老师”突然在群里说自己结识了一位导演,对方正在“众筹”拍电影,投资人可以像买银行理财一样参与其中,收益非常可观,投资份额有限,先到先得。李女士平时就爱看电影,怕错失良机,便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App,试着投了1万元。15天后她获得了2000元的收益,且本金还能取出来,就彻底放下戒备。随后,她累计在平台上投入了30万元,结果平台突然关闭,资金全部打了水漂。

  案例解析

  不法分子假借众筹等金融创新名义,通过高额收益吸引资金进入平台账号形成资金池,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资金就无法兑现。所以,金融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各类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投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鱼龙混杂的“投资建议”,不要通过他人提供的链接下载投资理财类App,在投资之前要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

  案例二

  退休金微薄的王阿姨一直很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最近某小区门口免费发鸡蛋的“保险业务员”小刘给她推荐了一款“以房养老”的保险产品,说这是国家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优惠产品,还给她看了其他人投资后每年获得的高收益。心动之下,王阿姨按照小刘要求,将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又签了一份借款合同,将借来的钱投资到理财项目上。谁知几个月后,王阿姨没有等来小刘说好的丰厚养老金,却等来了银行的催款通知单。

  案例解析

  真正的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老人将名下产权房抵押,在保有居住权的同时,定期从保险机构领取养老金。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费用,剩余部分返还老人的继承者。案例中小刘的行为是以养老投资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符合“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承诺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违法特征,构成“非法集资”。

  案例三

  潘某以经营养殖为名,以高息诱惑吸引他人前来投资。为了制造假象,潘某谎称公司是“菜篮子工程单位,拆迁款上亿元,固定资产上亿元”,获得了不少老人的相信。刘大爷在借款给潘某后,第一个月不仅获得了利息,还获得鸡蛋等额外奖励。“尝到甜头”的刘大爷便投入全部养老金20万元。最后,拆东墙补西墙的套路难以维系,资金链断裂,潘某因涉嫌非法集资被依法查处。

  案例解析

  不切实际的投资收益、天花乱坠的宣传,看似美好,但虚假承诺最终会无法兑现。在投资时,消费者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提高识别能力。要牢记非法集资特点: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

  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提醒,投资有风险,广大金融消费者要避免盲目、冲动地进行投资理财。此外,一旦发现自己参与非法集资后,要果断退出,不要继续参与或一厢情愿地赌下去,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案。

  记者 梁丹 马向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06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社会新闻
   第09版:经济新闻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国际新闻
   第13版:国际广角
   第14版:文体新闻
   第15版:文化新闻
   第16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17版:学校专刊
   第18版:学校专题
   第19版:学校专题
   第20版:学校专题
   第21版:学校专题
   第22版:学校专题
   第23版:天龙地理
   第24版:天龙悦读
我市解除单双号限行管制
我省发布三起警示案例
部分汽车客运班线停运
通达街通车 公交线路调整
手机找到了 失主喜出望外
乘车丢钱包 民警及时找回
货车突变道 吓坏轿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