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 2116班 李睿阳

  一面墙,1338个名字,1338段回忆。

  这面墙,位于贵州遵义的小龙山麓。86年前,一片凄风苦雨中,刚刚经历过湘江战役、遭受重大挫折的红军转战这里,几番鏖战,攻克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有了坚强领导核心、有了正确路线指引,红军才能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984年,后人把附近的77座红军坟迁移至此,树立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纪念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碑后修建了长长的红军墙,铭刻下1338个永远长眠于此的烈士名字。

  站在这面墙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墙很长很长,墙上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好像一排又一排的士兵,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走来,又隐隐消失在炮火硝烟中。曾广德、曾广发,来自江西宁都,他们也许是同族兄弟;李同志,40岁,北京人,直到牺牲,战友们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周同志,牺牲时年仅13岁……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人可能初次来到这里便永远留了下来。

  我想,这些烈士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身穿单衣草鞋,手持长矛,翻越崇山峻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奋战到底?就是前方那面鲜红的党旗,心中那种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虽然他们永远躺在这里,但他们一定看得到,这面旗帜从上海石库门的微弱灯光中走来,汇聚了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翻越雪山草地,飘扬在宝塔山前,冲破长江天险,跨过鸭绿江畔。百年沧桑,百年奋斗,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它的身后,队伍越来越壮大,步伐越来越坚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我们站在这面旗帜下,我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脚步,永远跟随这面旗帜奋勇向前!

  指导教师:张文慧

  报党恩

  清徐县高花学校 213班 杜振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当我听到这雄壮激昂的乐曲,就不禁热血沸腾,为我们强大的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全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不由得想:我该怎样才能报答党的恩情呢?

  爷爷告诉我:“报党恩就是要合法经营,童叟无欺。”爷爷在村里开了一个油坊,每天从早晨5点一直到晚上11点,他都不停地忙碌着,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然而令我不解的是:时代在发展,爷爷的油价却几乎没有变化。当我提出自己的疑问时,爷爷笑着告诉我:“我学会这门手艺,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党让我们过得好,吃得饱,我们就应该感恩、回报。我在这里卖油,收益不多,但每次看到人们的笑容,我也打心里高兴。”我看着爷爷,他的皮肤黝黑,脸上布满老年斑,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的精神会一直影响我。

  父亲告诉我:“报党恩就要认真工作,培育好祖国的花朵。”父亲是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一个好高中。他说:“党把孩子们交给我,就是希望我能把他们带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他会百讲不厌,直到学生们听得明明白白;学生的作业,他会一份一份地仔细批阅,常常会工作至深夜,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堂哥告诉我:“报答党就是好好学习。”堂哥今年参加高考落榜,他现在正在补习。面对考试失利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堂哥没有放弃,他说:“既然有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我一定不能虚度。”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他相信,成功总会来到。到那时,他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听了他们的话,我豁然开朗,我要从现在起发愤图强,长大后为人民服务,为了建设更好的中国贡献力量。

  指导教师 冀美红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红色传人

  兴华街第二小学 六年三班 薛惠超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因为那是生命的颜色,是大地的颜色。长大了,我发现自己更钟情于红色,因为红色更深邃,那是火的颜色,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那是国旗的颜色,是我们国家为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精神底色。

  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与曲折中走过了100个春秋,带领中华儿女书写了壮丽的红色经典,无数革命先烈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凝神静思,当我们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述那些红色英雄故事,当我们一次次捧读那段艰难与辉煌的历史,当我们一次次瞻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遗址,忍不住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每一座红色场馆,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上,坐落着一处民国风格的小院。100多年前,从这里发出的“红色呐喊”振聋发聩。在太原人心目当中,这就是“青春”的象征——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建立之初,它是一所师范学校,后来却演变为山西革命者的摇篮,是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每次参观过后,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在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又有多少人全力以赴,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靠的是信仰,为的是理想。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没有吃过先烈的苦,但我们当不负盛世,书写清澈挚爱。让我们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永远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指导教师:岳娟娟

  党是太阳我是花

  杏花岭小学 二年二班 郑羽萱

  是什么让万物生长呢?爸爸说是天上的太阳。大人们常说我们就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可如果我们是花朵,谁是太阳呢?

  “党是太阳,你就是花朵。”奶奶笑呵呵地告诉我,还给我讲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也穿不暖,哪有钱去上学?看看你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给了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听了奶奶的话,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太阳,我们是花朵。

  “党是太阳,你们是花朵。”爸爸郑重地告诉我,为了能让全国的小朋友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不仅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连书本费都免去了,还推出了少儿医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我们的党对下一代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听了爸爸的话,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太阳,我们是花朵。

  “党是太阳,我们是花朵。”妈妈亲切地告诉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出现了,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用生命守护着我们,使我们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活,我们还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听了妈妈的话,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太阳,我们是花朵。

  花儿朵朵向太阳,在党的阳光下,大地处处花红柳绿,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祖国处处日新月异。我们拿什么感谢党?我的答案是为党、为国家、也为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使祖国的未来更加明亮!

  指导教师:刘跃兰

  我心中的党

  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三班 王茗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中国共产党在我们的心中是先锋、是担当、是奉献……在我心中,党就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知道怎么样爱国”。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需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党。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每年都要在广阔的田野里照顾他们的谷子,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谷子。谷子是我们山西人最喜欢的杂粮作物之一,它去壳晾干后就是金黄色的小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打败侵华日寇靠的就是“小米加步枪”,可见小米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每年暑假,我都会和父母一起去谷子地里观察,七八月份正是谷子拔节、孕穗期,一株株谷苗翠绿而挺拔。习爷爷讲过,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才有能力爱国、爱党。

  我们家有三名党员——爷爷、爸爸和妈妈,他们常常跟我讲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和平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最美共产党员张桂梅……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当属我的外曾祖母,她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妈妈告诉我,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对华北平原进行“三光政策”,大肆屠杀百姓,外曾祖母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顽强斗争,保护村里的老百姓。每年春节,我们一起回姥姥家的时候,总会看见矗立在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座纪念碑,那是老一辈革命者为国家、民族流血牺牲的光辉记录。正是有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我们既要像外曾祖母那样爱国、爱党,也要像谷子一样不畏烈日,不怕风雨。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将来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报效祖国!

  指导教师:郭宇婧

  (见报征文均经编辑修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06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社会新闻
   第09版:经济新闻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国际新闻
   第13版:国际广角
   第14版:文体新闻
   第15版:文化新闻
   第16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17版:学校专刊
   第18版:学校专题
   第19版:学校专题
   第20版:学校专题
   第21版:学校专题
   第22版:学校专题
   第23版:天龙地理
   第24版:天龙悦读
“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