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们眼里的二十四节气

绘图 王斌礼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挖掘大家不知道的节气小故事。在深入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几位小记者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传承中华文化 浸润心灵家园

  悠悠华夏五千年,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已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穿唐装,秀旗袍;大红灯笼高高挂,鞭炮声声贺新春;书法篆刻国画美,剪纸皮影花馍香……身处网络时代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也许是你们首选的娱乐方式,但我想说:孩子们,请暂时放下你手中的游戏,请回望一下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绚丽无比。不必说诸子百家的深邃幽远,不必说节日民俗的丰富多彩,不必说茶艺棋道的高深莫测,也不必说中华礼仪的纷繁复杂。单就我们很熟悉的书法、绘画、文学、戏曲来说,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书法艺术是汉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真草篆隶皆有章法,横撇竖捺尽显神韵。中国画,简称“国画”,宣纸、绢帛上流淌着画家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人物画维妙维肖,山水画纵情写意,花鸟画逼真传神。一支毛笔走龙蛇,五彩瀚墨展风流。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名人辈出,群星璀璨。诗词曲赋百花齐放,散文小说争奇斗艳。李白笔落惊风雨,杜甫诗成泣鬼神;苏轼黄州成巧韵,雪芹寒村著“红楼”,他们共同扮美了中华文化的百花园。戏曲艺术种类繁多,美不胜收。京剧气势宏美,声韵铿锵;昆曲清丽柔婉,细腻抒情;秦腔高亢悲壮,感天动地;豫剧大气磅礴,热情奔放……正所谓:老虎狮子狗,生旦净末丑;戏曲小舞台,粉墨写春秋。

  中华文化的根不能断,它需要有人去传承,而这一使命落到了我们肩上。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少年,应该有一种使命感。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骄傲,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要读懂课本上那些传统文化的知识,背诵相关的名句名篇,还要不断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只有接触经典,才能理解更深,触动更大。读《孟子》,我们会领略到他的浩然正气;读陆游,我们会体会到他的家国情怀;读庄子,我们会知道什么叫顺其自然……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去实践,实践可以让我们真正爱上传统文化,让它走进我们的生活。拿起画笔,我们可能很快就能明白什么叫笔随心走、意在笔先;走上舞台,我们可能很快就能知道什么叫唱念做打、程式脸谱。另外,更有意义的实践就是要学会创造,在创造中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神奇。

  千年文化绵延,泱泱大国风范。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在内心里具有文化认同,在行动上践行文化传承,要让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吉学斌

  春分,明媚的开始

  黄子苏(五一路小学富力城校区 六年十四班 小记者证号:Y113124):

  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吗?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节气之美,令人印象深刻。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季里最让人有美好感觉的节气,我认为是春分。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春分后,中国除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天气也变得暖洋洋的。

  春分时节,阳光和煦,桃花盛开,我们会放风筝、吃春菜,民间还有立蛋的习俗。

  鸡蛋滑溜溜的,真能立得住吗?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有其科学道理。首先,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立蛋。其次,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立起来了。

  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我一定要试一试,看看鸡蛋能不能立起来!

  那些节气里的美食

  李烨然(兴华街小学 五年五班 小记者证号:H11321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二十四节气歌》了,不过要说起节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节气里的美食。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这天,妈妈会给我们做春饼,又薄又软又筋道,还会做京酱肉丝、韭菜炒鸡蛋、小炒绿豆芽、醋溜土豆丝等好多道菜。用薄饼卷上各种菜,再配上黄瓜丝和香菜,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立春之后是惊蛰。每年惊蛰,我们都要吃梨。据说是因为春天气候干燥,容易咳嗽,吃梨可以润肺止咳。妈妈有时会把梨子削皮去核切块,摆成漂亮的果盘,有时会给我们煮雪梨银耳汤,有时会做雪梨蜂蜜粥。在我的记忆中,惊蛰总是充溢着清甜的梨子味道。

  立夏过后,气温升高,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立夏这天,奶奶会做凉粉给我们吃。奶奶有一双巧手,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凉粉,有豆面刮粉、漏粉、片粉,还有苦荞粉……全家人一起吃着奶奶做的清凉爽口的凉粉,仿佛整个夏天都会很凉爽。

  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也是“数九”的开始。每年冬至,我们家都要包饺子吃,据说冬至吃了饺子不冻耳朵。我最喜欢的就是羊肉胡萝卜饺子。放学后一进家门,看到大盆的红焖羊肉和一盘盘的羊肉胡萝卜饺子端上桌,心里就会充满暖暖的幸福。

  我以后也要像奶奶和妈妈一样,在每一个节气里,认真为家人做对应的美食,一起在美食中感受四季的流转,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所知道的节气习俗

  赵博胜(杏花岭小学 五年二班 小记者证号:H301001):  

  我的老家在襄汾县,那里有尧王最早建立的国都——陶寺遗址。在遗址上矗立着一个神厅的建筑——陶寺观象台,据考证距今已有4700年历史了。陶寺文化时期的历法,是后来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

  爸爸告诉我,在我们老家,立春这天有吃春饼、咬萝卜的习俗。他说,“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立春一般在阳历2月4日前后,正好赶上六九,民间又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

  爸爸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从网上也查到一些知识。例如,“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由雪变雨。“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不一定降多大的雨,但是庄稼地却是特别需要,所以俗语说“春雨贵如油”。

  “惊蛰”的“惊”指雷声,“蛰”说的是冬眠的虫兽。阳历3月5日左右,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小动物们,虫卵孵化,万物复苏。惊蛰时节,肝阳之气上升,故宜食梨。因为该节气与“二月二龙抬头”相近,在晋北地区还有吃面条、吃粉条的习俗。

  印象最深的节气

  李宛宜(东岗小学校 六年四班 小记者证号:T206603):

  生活在城市,冬至是我知道的第一个节气,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冬至,从字面看,是寒冷的冬天来临了。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天气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这天,不管怎么忙,妈妈总会亲手给我们包饺子。外面寒风刺骨,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包饺子。热乎乎的饺子端上桌,妈妈一边给我夹,一边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多吃几个。”为什么呢?妈妈告诉我,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饺子最早叫做“娇耳”,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期间,见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僵冻溃烂,于是让弟子用面皮包上驱寒的食材煮熟,做成“驱寒娇耳汤”,分给人们喝。人们喝了这个汤,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于是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妈妈说,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各地的习俗也很多。比如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这天,家家户户会吃馄饨,而南方人则会吃汤圆。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在江南水乡,冬至还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除了饮食上的习俗,在民间冬至还有祭祖的活动,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祭,还要向老人敬献鞋袜。

  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了解每一个节气的来历和习俗,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征稿启事

  又是一年春好处。在春天,你看见了什么?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投稿邮箱:tywbxxzk@163.com

  截稿时间:3月2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热线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8版:经济新闻
   第09版:综合新闻
   第10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中国视点
   第13版:中国纪录
   第14版:国际新闻
   第15版:体育新闻
   第16版:体育新闻
   第17版:旅行专刊
   第18版:健康生活
   第19版:老年闲趣
   第20版:学校专刊
   第21版:学校专刊
   第22版:学校好作文
   第23版:天龙地理
   第24版:天龙品味
孩子们眼里的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