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如今正向当代年轻人款款走来。年轻人下了班去充电、追求精神生活成为新时尚。
老军营街道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上夜校,学做咖啡,学插花、美妆等课程。多学一门技艺,滋养一份心情,幸福感爆棚。老军营街道把目光聚焦到年轻人身上,提供场地和教育资源,悉心规划引导。这样的夜校值得推广。
夜校要办,更要办好。增强夜校的吸引力,要重视年轻人的内在学习需求,课程怎么设置,大伙儿说了算。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知识,可以获得成长,让人生更加丰盈。这样的夜校才有意义,才能持续办好。
要注重课程安排。可以广开门路,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单位对接,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提高专业水准。可以邀请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登台亮相,满足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夜校不失为一座桥梁,让非遗技艺走出“深闺”,扩大受众,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队伍的一员。
“今天,真不去逛街了,还有夜校等着我。”想必,这样的回答,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