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故事

我的第一枚古钱币

宋汉晓
大泉五十
  老家在古城新野,因《三国演义》中的“火烧新野”而闻名。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民俗故事就是“王莽撵刘秀”。至今在新野县城还有诸葛亮议事台和关羽拴马的汉桑城等遗迹。由于历史悠久,因此,儿时农村的小伙伴们都会从家中随便翻出几枚古钱币来,就连女孩子做鸡毛毽子的垫片用的都是古钱币。记忆中这些古钱币大都是清钱,像乾隆、嘉庆、道光等。但有一天邻居一小姑娘在踢毽子时不慎将毽子踢到了一座矮房子上,我帮忙弄下来时,无意中看了一眼毽子底部的古钱币,明显感觉与清钱不一样。铜色古朴泛白,钱币穿口很大,上面的文字是篆字,横着的“五”“十”能够辨认,上下两个字不认识。心中便顿生疑问:这两个是什么字?为了一查究竟,我专门回去找到一枚清钱把这枚不认识字的钱币换了过来。

  为了弄清这枚钱币上的字,可是费了一番功夫。问过小学老师和在乡里邮电局工作的舅舅,也问过会写书法的父亲,但都没有找到答案。在南阳学医的表哥当时家中有很多书,我便向他求教。他说他有一本《康熙字典》里面全是篆字,看能不能查出来。果不其然,我很快从《康熙字典》中查到了这两个字:大、泉,才知道这枚钱币是“大泉五十”。查到了钱币上的文字,问题又来了:是什么时候的钱币?谁发行的?为什么面值是“五十”而不是别的?这涉及到专业的钱币知识,问了很多人都一无所获。

  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图书馆,能看到的都是教科书,专业钱币书籍根本找不到。越是这样,求知欲就越强。看到历史课本上先秦货币的图片时,我如获至宝,赶紧找张白纸,把那些刀币、铲币、蚁鼻币、圆环币都描了下来。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历史书籍中看到宋代交子、元代纸币的资料时都一字不漏地抄了下来。看到报纸上有关于钱币的报道时也会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无意中从《南阳日报》上看到一篇介绍南阳地区钱币学会会员刘寿仙先生关于钱币收藏的一篇文章。我突发奇想,给刘寿仙先生写封信请教。幸运的是,刘寿仙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了信。后来才知道南阳地区钱币学会隶属当时的南阳地区人民银行,因为当时信封上没有写明详细地址,因此邮局将信转到了人民银行。歪打正着,恰恰刘寿仙先生就是人民银行的退休干部,且在钱币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回信中,刘寿仙先生为我释疑解惑,告诉我那枚“大泉五十”钱币是西汉王莽篡政“新朝”时发行的货币,同期发行的还有“小泉直一”及仿古型“货布”等。

  这时,我更感觉到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博大精深,钱币收藏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开始收藏古钱币。初中阶段,我在钱币收藏上一有疑问,就会向刘寿仙先生求教。刘寿仙先生总是不厌其烦,悉数为我解答,还给我寄来他写的《中国钱币三字经》。刘寿仙先生利用“三字经”的形式完整介绍了我国钱币的铸造发行历史,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习钱币收藏便捷的辅导材料,这本书也成为我钱币收藏难得的教科书,我珍藏至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方兴吉
~~~张 瑾
收藏故事~~~宋汉晓
~~~肖 霖
汉画精粹⑥~~~杨絮飞
红色收藏~~~丰曜宇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光影太原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一起向未来
   第07版:一起向未来
   第08版:文博
冬奥印原型柞伯簋
门当户对
我的第一枚古钱币
百子嬉春图
满石风动在“虎车”
珍贵的《钢铁小报》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