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稻作遗迹 阡陌纵横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施岙遗址海报
河姆渡文化晚期路33
施岙遗址东区北部良渚文化时期稻田
  施岙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勘探发现,史前古稻田堆积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考古发现了具有明确叠压关系的三期大规模稻田,清晰展现出河姆渡文化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田块形态和稻田结构。

  第一期稻田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800-4500年。西区南部稻田堆积整体比较平整,总体西高东低,略有起伏,发现一段宽约2.2米的田埂。另外,在西区稻田边缘发现少量灰坑,堆积中出土极少量陶釜、陶罐残片等遗物。

  第二期稻田属于河姆渡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700-3300年。发现12条田埂,有南北和东西两种走向的区分。东、西区稻田边缘堆积与西区河道堆积中出土少量陶片、石块、植物种子等,出土陶片中有绳纹陶釜口沿、豆柄、鼎足等器形。

  第三期稻田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300-2600年。发现了由纵横交错的凸起田埂组成的“井”字形结构,以及由河道、水渠和田埂中的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和少量水沟。西区稻田边缘和古河道中出土少量陶鼎口沿、鱼鳍形鼎足、平底罐底及石刀、斧、锛等。12号路东端出土一条用作田埂中垫木的残独木舟,船头、船尾均残缺,残长5.6米、最宽0.8米,厚3厘米左右。

  除了相关遗迹和遗物,古稻田堆积中还包含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植物遗存。

  施岙遗址古稻田的考古发现和发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第一,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证据最充分的稻作农耕遗迹,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

  第二,施岙遗址的大规模稻田起始年代可追溯到距今6700年以前,发掘揭示了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的稻田结构变化,反映出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脉络,刷新了学术界原有的认识。

  第三,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高度发达的湿地稻作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催生和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并对这一地区独特的观念意识形态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稻田层、泥炭层、海相淤积层相互叠压反映出史前环境的波动对先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古稻田发现发掘提供了研究全新世人地关系的新材料。

  第五,是由基本建设考古转为主动性考古的范例。勘探、长探沟解剖与大面积揭露相结合的考古方式,对于调查勘探和发掘同类遗址具有示范意义。

  据国家文物局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杨利娜
~~~晋 文
~~~顾 宫
~~~王 平
~~~
红色收藏~~~李时霖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光影太原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文博
西周铜质轮牙马车
迷你城堡“碗子城”
清代耕织图
海瑞“寿”字碑
“冠上加冠”鸡缸杯
《人民时代》发出时代强音
稻作遗迹 阡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