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大海中放牧”正在成为现实

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在“深蓝1号”网箱旁进行收鱼作业(6月7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王立彬)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8万多立方米,船载舱养,年养殖产量比查干湖年捕获量还大,日前交付运营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发展“海上牧场”全面发展的一个最新成果。

  在万顷碧波之上,依靠海洋工程装备把各种海洋生物聚拢在一起,像赶着牛群羊群在草原上放牧一样管护,这就是海洋牧场。在2022年世界海洋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获悉,目前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正有序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国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6个,我国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我国科学家先后提出“水就是生物的牧场”“海洋农牧化”“使海洋成为种养殖藻类和贝类的农场”等理念。我国海洋牧场早期施工建设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方式是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随着海洋装备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牧场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成为融生态保护、资源养护与生产维护于一体的蓝色+绿色新业态。

  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亚洲最大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顺利下水并提网收鱼、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箱“深蓝1号”首次实现“三文鱼”规模化收鱼,进一步标志着我国海洋牧场向绿色、智能和深远海加速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晋韵
   第08版:公益
“到大海中放牧”正在成为现实
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 怎样保障有序进行
不得“层层加码” 多部门为学生暑期返乡保驾护航
外资“信任票”折射中国经济潜力
如何确保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