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文物”延展空间 好故事留住乡愁

——让龙城古树名木“老有所养”(下)
迎泽西大街下元附近明槐,历经几个世纪屹立不倒,附近下元社区、闫家沟社区、小井峪社区的老年人,口口相传着许多有关它的故事。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浓浓乡愁。见之于史料、地方志,相传于见闻、轶事,反映出一时一地人或事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为乡愁寻一块“净土”,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古树名木的“软实力”,讲好一个故事,凝聚一段感情,我市因地制宜,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照顾”古树名木,在文化建设中“偏心”古树名木。

  因地制宜  延展空间  改善周边环境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要关注其本身,还要改善其周边环境。

  一个最“现成”的方法就是,规划、建设公园、游园时,尽量就着古树名木,将其纳入其中。这样不仅拓宽了古树生长环境,延展了古树保护空间范围,而且提高了“活文物”的公众知晓度,提升了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饮马河公园里的雪松、狄仁杰文化公园里的唐槐、唐槐公园里的唐槐,都是如此。“近年来,各城区每年新建游园、绿地,尽量遵循此原则!”市园林科创服务中心树木研究室谢兴刚说。

  此次普查中,谢兴刚参与了万柏林、杏花岭、尖草坪三区的调查工作。“回头来看,尖草坪区三给片区改造让人印象深刻!”一方面,新建的小东流公园、金桥公园、摄乐公园以及小游园,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古树名木的位置,将其纳入其中,在设计时又尽量将其“淹没”在树林中,避免让其“木秀于林”,“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另一面,大大延展古树保护空间范围,按照《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冠幅(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5米以内属保护范围,“以前根本不可能,很多古树就在房前屋后,甚至是单位或居民院里,你怎么划保护范围?现在进了公园,不仅达到了要求,甚至远远超过了5米”。

  讲好故事  留住乡愁  传承历史文脉

  古树名木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大自然和城市的历史积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价值。因此,比普查建档、立法保护、无损体检更能保护古树名木的,可能是人们心中的那缕乡愁。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一曲歌谣无尽乡愁,如此氛围之下很难想象人们会破坏、砍伐树木。同样,晋祠两株周柏即齐年柏和长龄柏,历代文人雅士,如宋代欧阳修、清代傅山等多有赞誉。“老太原”没有不知道的,“我小时候学校组织春游,老师就讲这两株柏树,现在我经常给游客讲、给孩子讲”,原晋祠博物馆、现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张树民说。

  迎泽西大街下元西头的明槐,柳巷北口路中央的唐槐,东太堡街、狄村街上国槐和侧柏等,还有永祚寺大雄宝殿院内的牡丹(牡丹属木本植物,多年生落叶灌木),晋祠浮屠院门前的玉兰(玉兰是木兰科植物,属落叶乔木),周边居民既口口相传它们的奇闻轶事,又有摘槐花拌饭吃、掐花瓣送恋人的记忆,或准确或模糊、或真实或杜撰、或长远或新鲜,无论怎样,古树名木传承了历史文脉,化成了一个个故事和传说,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

  记者  刘晓亮  文/摄

  D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美好愿景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散布我市各处的周柏唐槐、玉兰牡丹,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活档案、活教材。

  全面加强太原古树名木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哪里的古树保护得好,反映出哪里的居民文明程度高、生态意识强。从长远看,保护古树名木对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延续文化脉络具有相当价值。

  古树里有故事、故事里有乡愁,链接过去、联通未来。保护古树,就是保护人们对安定生活、美好未来的愿景。以此而论,保护古树名木应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期待古树名木成为“锦绣太原”的靓丽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作品
“活文物”延展空间 好故事留住乡愁
专家学者研讨生物医学新进展
加强防洪巡查确保铁路安全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区)在晋开幕
我省亿元以上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明显
春风化雨 让行政执法力度与温度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