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聚光成芒,温暖全城。
聚焦3月的太原,一抹抹鲜艳亮丽的“志愿红”,时时涌动着蓬勃生机与昂扬激情。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一朵朵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大娘,伸出您的右手,我给您测下血糖……”3月1日上午,在晋祠镇晋祠社区陈大娘家内,一场充满爱心与温暖的身体检查正在进行。
原来,78岁的陈大娘因为身患糖尿病,导致腿脚不方便,常年不能出门。当日早晨,她感到头脑发晕,赶紧给社区打电话。社区书记兼主任成秀瑞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带着志愿者上门为陈奶奶检查身体。
消毒、插针头、测血糖……伴随着“嘀”的一声,陈奶奶的血糖指标显示出来。
“16.7,大娘您的血糖确实高,我赶紧给您联系医生,您的饮食可得注意了……”成秀瑞说。
守护老人健康,只是晋祠镇晋祠社区日常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之一。从事社区工作16年的成秀瑞表示,这项活动社区已连续开展了5年,“活动因贴近老人生活实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测量血糖、免费理发、读书交流、心理慰藉、打扫卫生……伴随着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理念的深入人心,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学雷锋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搀扶斑马线上的老人、清理街边的垃圾、对困难群体施以援手,把爱和温暖奉献在寻常巷陌,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
公益组织汇聚成光
“我们要去汾西苑社区,为困难老人送慰问品,帮助他们清理家里的卫生。”3月1日上午,古交众熙公益协会的负责人张涛,正和几位志愿者一起整理慰问品。
1994年出生的张涛,有13年的公益服务经历,曾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太原市优秀学雷锋志愿者”等称号。
6年前,他怀着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及对家乡的热爱,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筹备成立了古交市众熙公益协会,意在将所学的专业理念、职业情怀及积累的各项公益资源引到家乡来,造福故乡人。
6年来,开展“大山里的艺术创想”公益项目,为孩子们带来140余节艺术课堂,受益学生2000余人;实施“小红花健康守护包计划”,为乡村老人们送上急救药品,40多个村落,1079公里路程,1000份爱心守护。一系列的的志愿服务让古交市的“一老一小”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公益组织的温暖。
古交、清徐、阳曲、娄烦……像这样的爱心公益组织在我市比比皆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和鼓励各类志愿组织及志愿者发挥专长,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团体先后围绕“我们的节日”“孝老爱亲”“靓丽星期五”等主题,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风吹遍了城市每一个角落。
“日日有内容,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运行模式,在广大市民中树立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活动理念,不断提高了大家的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参与公益,分享快乐,越来越多的人携手同行,用细微的光芒,汇聚成束束强光,带给人们以温暖和力量。
志愿服务精准对接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抹抹“志愿红”,分外耀眼,格外温暖。
从党员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从幼童到长者……学雷锋志愿者及学雷锋志愿服务无处不在,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善事,激励感染着太原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褒奖激励等机制,使得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据可循,有章可依。“时间银行”“爱心存折”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引入“兑换”概念,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让爱心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循环”,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获得感。
此外,我市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太原志愿者公众号平台,打破了志愿服务供需壁垒,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实时对接、精准对接,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扎实,更为深入。
微光如炬,爱暖并州。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志愿服务组织6322个,志愿服务项目465个,注册志愿者605599个,先后发起活动155282个。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并州大地传递着真情,书写着大爱,传播着正能量。
记者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