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现代治理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理顺道交安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道交安、道交办“一个平台体系”,推动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构建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过程全监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依法治理能力。紧盯市级交通秩序乱点及易致祸交通违法易发区域、事故高发点位,通过“现场+非现场”模式部署开展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科学织密管控网络,规范交通秩序,大力减少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着力破解行人、非机动车非现场执法难题,坚持“业务+科技+法制”三同步模式,完成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机动车路口未停车让行等非现场执法课题的试点部署,并配套形成执法规范指引,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
——打造安全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能力,加大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力度,重点推进临水、“宽路窄桥”、急弯陡坡路段路侧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完善客运线路沿线公路安全设施,在平交路口100%落实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五必上”;切实优化普通国省道隐患治理成效,全面排查可能导致车辆坠河、落水的路侧险要路段,推动相关隐患路段100%落实警告标志、减速设施、路侧护栏“三必上”;重点排查交通设施突出安全隐患;精细化提升城市道路通行安全性。
——源头强化车辆生产运行安全。严格落实车辆生产销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车辆运行安全监管,强化高风险重点运输企业整改,推动规范施工养护作业。
——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着力提升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全面落实全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文明出行共识。
——完善道路交通应急处置和救援急救机制。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完善道路交通应急救援机制,建立风险监测预警、风险影响评估、快速指挥联动、路面区域管控、应急现场处置、伤亡人员救援、信息传递发布等环节的全链条、全周期长效联动。
(杨 沫、杜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