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邢家社乡迎来12名到村任职研究生,再加上新进的选调生(硕士),该乡一共拥有了20名研究生。为了让这些研究生发挥所长,该乡按照各村地理位置,把全乡15个村划分为4个“实践党课”专题调研地,将20名研究生分成了4个调研小组,让他们分别负责“大川线——成拉旺劳模专访”课题组、“御道川线——牛更旺民俗文化重温”课题组、“草原线——草庄头党龄50年老党员讲故事”课题组,以及“民俗文化挖掘——龙子村村史”课题组的调研,进而对乡村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田间地头新课堂
下午5时30分左右,忙完手头工作,张哲匆匆赶往蔬菜连栋大棚。马上就要种新一茬西红柿了,他要帮着村民把上茬西红柿蔓子清除掉。“95后”的他,从山西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组织考录,以选调生的身份来到了龙子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清理西红柿蔓子,如同‘鸡爪子脱骨’,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挺好干的。”张哲在向村民虚心求教后,他的除蔓工作干得有板有眼。
这次,张哲负责挖掘整理龙子村的故事传说、名人事迹。“我现在正学习微视频制作,我打算将搜集到的这些故事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推介出去,让人们更加了解龙子村。”他说,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故事,代表着地方特色,把这些故事讲好,对村里产品生产、销售将有好的助推作用。此外,龙子村党支部书记成国强还提议,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记录龙子村特色蔬菜种植全过程。
担任康家社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秦文静,是西南林业大学农学类的一名硕士毕业生。为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她入职后立刻跟着村支书入户走访,了解情况。
康家社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一些村子“藏”在大山之中,住户少且老年人居多。“有位老人独自在山村居住,耳朵不好使,有啥事情都是村支书爬上爬下帮着办理。我跟着去时,感觉路特别远,坑坑洼洼不好走,而村支书却如履平地,这让我挺感动。”在走访中,秦文静的收获不少,各村的庙会、民俗、古迹等,都让她兴趣盎然。
“通过与周边村子进行要素联动,形成旅游线路,康家社村未来的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秦文静说,通过挖掘整理乡村的民俗文化,她准备做一个关于探索大川文化类型、助力乡村旅游的研究课题。
秀出风采展特长
看图纸、盯工地、查进度……这几天,宋家庄村委会主任助理范月东特别忙。他是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到村入职后,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实施的虹鳟鱼养殖建设工程、乡村旅游建设工程……让他有了用武之地。他说:“来村里从事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专业对口’。”
学理工的范月东,性子直,刚来就给村支书提“意见”。他看到做好的混凝土颜色泛白,立刻得出判断这是施工队自己搅拌的,因为商品混凝土颜色均匀,为深灰色。“从某种角度来说,商品混凝土指标优于自拌混凝土,而且核算下来,成本要比自拌混凝土低。”所以他建议还是用商品混凝土比较好。
直率的性格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大家对小范另眼相看。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二小说,小范工作踏实认真,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特别是采纳他提出的使用商品混凝土建议后,发现确实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省了成本。现在村里将工程建设交给他协助推进。
种植大果榛子、养殖虹鳟鱼、发展乡村旅游……时下,在乡村振兴路上,宋家庄村的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这次“实践党课”专题学习小组活动,让范月东觉得在乡村也有施展专长的舞台,他说:“到基层工作能看到最大的民生,希望能用我学到的东西帮助村里发展。”
最近,张哲写的有关户厕改造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古交市、太原市有关部门采用。他说,按户厕改造相关政策,一般限定为“一宅一厕”,但他在实际走访中发现,一些院子里住有好几户村民,于是他就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提出“一宅多厕”的建议。
“现在正着手写有关基层科学决策机制的社情民意信息,想让一些政策措施更贴合基层实际……”张哲说,只有把身子扎下去,才能把工作干好。接下来,他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村民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乡村振兴活力旺
到村任职的硕士研究生杨柳,为了讲好劳模故事,前后4次走进龙子村。“上世纪80年代,成拉旺从太原农业技术学校蔬菜专业毕业后,原本可以有好的工作,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种菜。而为了节约种植成本,成拉旺白天开着拖拉机去几十里外的古交市里拉肥料,到了晚上,还挑灯翻阅资料学习专业技术……在他的带动下,龙子村从一个穷山村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达7万至8万元的富裕村。” 杨柳说。
“讲好劳模故事,能够激励大家投身乡村振兴。”杨柳说,成拉旺的故事,让人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基层工作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敢于担当、吃苦负责的精神。
在“实践党课”中,“大川线——成拉旺劳模专访”小组成员,听成拉旺讲述了反哺家乡、番茄引进的不易、挑大粪等艰苦故事;“御道川线——牛更旺民俗文化重温”小组成员,来到牛更旺民俗文化纪念馆,感受自明清、民国至今的民间民俗,沉浸式体验了红色文化;“草原线——草庄头党龄50年老党员讲故事”小组成员,来到老党员家中,听他们讲述了入党50年来体验到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传承民俗文化——龙子村史、文化底蕴挖掘”小组成员,以讲故事的形式,体验和感受了民俗文化的魅力……研究生们用视频拍摄、一对一访谈等“潮”方式推广,让乡村文化“活”了起来。
“我们这里有美丽乡村宋家庄;有露营基地陈家社;有红色记忆草庄头;有以蔬菜闻名的龙子村……各小组成员把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制作成PPT、微视频等,在‘实践党课’上相互交流、碰撞。”邢家社乡党委书记李晓亮说,目前,4个“实践党课”专题调研小组成员通过自己亲身采访、沉浸式体验,进行了入职以来最生动的“实践党课”学习,并将“实践党课”搬上了乡党课培训的舞台。在此过程中,乡里把党课学习的主体拓展至所有引进的人才,将党课学习内容寓于乡村文化振兴之中,形成了“党课+人才+文化振兴”的新模式,在邢家社乡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记者 刘志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