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绿意流淌在城市每一寸肌理

——太原“治城”综述

  城市是一个丰富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容纳了人与人之间细小的生活空间。让生活与生态共融,让城市融入自然,近年来,太原在综合治城、科学治城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营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一城清水入画来

  深红浅黄,秋意正浓。10月中旬,正是太原一年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时节。站在城北胜利桥上放眼望去,汾河如碧流向远方,两岸花木色彩斑斓,树影婆娑,水清近人,景色如诗如画。

  胜利桥西,一座大型雨水泵站和一座储水量达7.4万立方米的调蓄池正在加紧建设——通过重塑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兴华街周边一带积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实现雨污分流。“作为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点工程,兴华街周边排水系统及道路园林提标改造工程,集中改造了7处混接点,彻底实现了雨污水各行其道。”项目建设方——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项目负责人牛瑞皓介绍。

  不仅要让一泓清水入黄河,还要加快让晋祠泉域复流。小到一眼自备井的关停,也在彰显太原速度。作为推动晋祠泉域复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6月底,市委、市政府要求置换白家庄矿2眼岩溶井。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太原供水集团,不分昼夜,不畏酷暑,精细对接管线,增设阀门、排气、测压点等设施,打压冲洗管线10余公里,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具备了向白家庄矿补充自来水的条件——太原水体治理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这座城市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今年以来,西山沿线已有多处泉眼复流,生态蝶变正在把“锦绣太原城”宏伟蓝图从“效果图”变成“实景图”,让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得一方天空蓝

  在小店区“滨河世家”项目工地,一辆辆出场车辆正依次经过洗车平台。记者看到,只要有车辆通过,红外感应装置就会自动启动清洗程序,杜绝车辆带泥上路。工地将围挡喷淋系统接入网络,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一键开启喷淋降尘;在挖掘机作业臂上安装喷淋管,从源头上抑制扬尘;优化消防水炮喷头和点位布置,形成集消防、抑尘、降温为一体的“多功能水炮”……

  工地扬尘治理精细化措施的落地,源自治污主体责任的严格落实——市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六城区范围内582个工地统一造册,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三方的扬尘污染管控责任,要求工地必须做到“六个百分之百”——工地现场100%封闭管理、地面100%硬化处理、易扬尘物料100%苫盖、施工作业100%洒水抑尘、垃圾100%密闭运输、车辆100%冲洗。同时,对房屋建筑类工地开展评级和分级管控,现已评出A级工地19个、B级工地226个,对管控好的工地做到“无事不扰”,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用精心、抓精细、求精致,通过铁腕、科学、精细治尘,太原实现了工地分类管、考核明细化、指标降下来。截至9月底,我市PM10指标同比下降5.1%。绿色,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看得见、可体验、有内涵的深厚底色。

  让“废物”生金吐银

  坐落在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的太原康恒再生能源公司,此时虽已进入深秋,但花草仍是一片芬芳,一辆辆密闭的垃圾运输车进进出出。虽然消纳了太原六成的垃圾,但在该公司却闻不到一点臭味——利用大气压强原理,垃圾池采用负压设计,防止了臭气外逸。

  “每天‘吃掉’垃圾3000吨,全年发电量4.57亿千瓦时,可满足26万户三口之家的全年用电需求。”市城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过脱硝、脱硫、除尘等工艺净化达标后排放,可达到欧盟2010排放标准;炉渣加工成环保砖再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最大限度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距离康恒不远的天润公司,每天将餐余垃圾初分出的筷子、餐盒等,压缩送往康恒焚烧,残羹冷炙通过油脂、水分离,让油脂生成生物柴油,其他物质则送入厌氧罐产生沼气,有机质沼渣再被做成有机肥。

  生活垃圾可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变成沼气、有机肥和生物质柴油,有害垃圾专门处置……如今在太原,进去的是垃圾,输出的则是资源,城乡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得到了充分利用。

  即使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出的中水,经过深度净化后,也成为清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用水,其洁净度堪比纯净水,预期将达到每日6万吨的供应规模。全市每日生产的近33万吨再生水,正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热(制冷)、供热补给、园林绿化、环卫清洁等领域。

  城市,正在成为一座永不枯竭的“矿山”。

  提升道路含绿量

  护一抹蓝天,育一方产业,蕴一城繁华。绿色生态引领城市变革,不仅要让老百姓看得见,还要用得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还存在于城市的管理养护中。

  从9月2日开始,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将滨河东路南中环辅路、和平南路南内环西街口等在维修中铣刨出的破旧沥青混凝土集中回收,成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目前,该中心回收铣刨料达到1900吨。

  道路在铣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扬尘。8月底,城管部门采用改性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置技术,对滨河东路南中环桥下辅路进行试验性养护,修复路面1800平方米,这是太原首次采用注浆技术治理道路病害。该技术通过注浆泵吸入浆液,经高压管注入道路路基和基层中,浆液与路基土体发生聚合反应后,形成浆脉结石体骨架,从而提高路基和基层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增强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城管部门还在滨河西路养护中使用温拌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超薄磨耗层不仅抗磨耗力强,还具备防滑、隔噪、防水雾和耐车碾压等特性,减少石料及沥青使用量。

  城市向新,生活向上。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正在由内而外美起来、靓起来,承载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下,太原正在向着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理想坐标”奋力迈进。记者  任晓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省直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碧水蓝天
进一步强化省会龙头意识 更好发挥“五个引领带动作用”
当绿意流淌在城市每一寸肌理
专业服务 暖心陪伴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介 太原老城区赏秋线路
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
中新社关注“法王子的密语”展览
我市法律援助联络点达1010个
太原21家企业进入 省级产教融合培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