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非遗“出圈”更“出彩”

  朱红亮

  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消息,2023黄河非遗大展改期至11月7日至11日,于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办法,请观众提前通过二维码实名预约或在展场入口扫码验证入馆。(《太原日报》11月1日)

  汤汤黄河,穿越千年,蜿蜒万里,孕育了民歌、戏曲、民俗等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沿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带。多彩的非遗资源,是黄河流域人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要坚持系统思维。非遗保护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要事,要树立战略眼光、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严密体系。要充分尊重非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全方位排查保护。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和美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突出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要突出创新创造。要大力发展非遗产业,赋予非遗工艺新功能、新设计、新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衍生创作出一系列既有文化特色又有高附加值的“爆款”产品。要积极推动非遗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创新“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餐饮”等发展方式,构建互促共赢、丰富多元的产业链。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与潮流体验有机融合,打造强有力的特色文化IP,让非遗文化火热“出圈”。

  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根本,要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方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吸引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中,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夯实非遗传承的人才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推进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载体。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省直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碧水蓝天
推动非遗“出圈”更“出彩”
嵌入式养老值得期待
厚植营商“肥沃土” 经营主体活力足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节能减排 畅享绿色生活
罚款事项还要持续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