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来不会辜负期待。1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第五批“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名单。太原市榜上有名,也是此次入榜的唯一的省会城市。挖掘、发挥地方气候资源优势,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是2022年批准创建的示范项目,只有在区域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宜居性等方面通过符合条件,才有可能顺利入选。不到两年时间,太原就捧回了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说明太原的气候宜居优势得到了权威认可,意味着太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实效。这是太原的底气,也是太原人的福气。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美丽中国,气候条件是重要内容。从自然禀赋角度而言,太原市城区地处暖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独特。此外,太原市城区强风日少,无雨日较多,高温、寒冷、大雨以上强降雨、静风、沙尘、强对流等风险中等,气候风险低。然而,仅有天赋远远不够,评价标准还包括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气候景观等多项指标。只有41项三级指标的合计优良率大于或等于70%,且优率大于或等于50%,才符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评价条件。
气候变化印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发展的过程,也是熟悉自然、适应自然和影响自然的过程。简言之,气候变化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广泛关注,各国致力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正是为了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便是“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评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以实际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在承受代价之后,人类逐渐对低碳发展有了共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的自然和谐状态。
近年来,太原市按照“全域治山、系统治水、综合治城、强力治气”的目标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全力打造“锦绣太原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澈、土壤更安全,而且城市公园越来越多,绿色出行比例越来越高,更展示出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整体景观效果,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地,幸福锦绣太原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美丽太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键抓手,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荣誉是努力的见证,未来还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深挖太原市优良气候资源,丰富太原气候宜居内涵,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