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彪兄钟情木刻,已有多年。我曾经亲眼见过他一刀刀在木盘上刻出生动的图案,如同书法家在宣纸上泼墨挥毫。他刻木时那种自得其乐的神情、精雕细琢的专注和挥洒自如的洒脱,让我记忆犹新。
在他开始沉浸于木刻的前几年,我隔三岔五就与他和正来兄聚首,他有时一边刻木一边和我们交谈,神情怡然。我看着他木刻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原先以为他只是刻着这些木盘消遣消遣,没想到他刻着刻着就把木盘刻成了艺术品,甚至可以说在雕刻与绘画之间另辟蹊径,为传统的木雕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门径。他刻了木盘拍成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影响越来越大,喜爱木盘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因喜爱木盘作品而学习木刻。一度时期,宗彪兄在微信朋友圈搞了别出心裁的有奖征题活动。我也凑了个热闹,给其中的一幅作品起了个名。木盘的画面是一个蜂桶、几块石头和一株毛竹,我取了“家园”作为标题,宗彪兄认为合其心意,就将这幅作品赠送给我。这个木盘,一直挂在我家里,至今已有六个春秋了。
挂在寒舍的木盘未曾变化,宗彪兄雕刻木盘的技艺却在与日俱进,其木盘在各地多次展览,赢得好评。如果说一次次展览是一盘盘单独菜肴的话,那么最近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木上江南》一书,则是他献给读者的一场木刻艺术盛宴。
《木上江南》中所展现的木刻,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春之“锦绣”、夏之“葳蕤”、秋之“丰盈”、冬之“蛰伏”,二十四节气皆有相关的植物和人事,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我随意翻开此书,刚好看到夏至这个节气,在一个个木刻作品中看到了凌霄花、莲叶、桑果、杨梅,看到了跳鱼、鸣蝉、猫、石屋和梅雨中的女子。
看到其中“鸣蝉”这个木盘图案,配文写道:“柳树上的鸣蝉此起彼伏,究竟是夏天召唤了蝉儿,还是蝉儿把夏天召唤来?”这种意境,令人神往。我久久凝视,想透过图案看到另外一些景象,由此想到多年前的一个夏夜,我伫立于天台山麓一片开阔的稻田前,静听蛙鸣。难以数计的青蛙都在尽情鸣唱,组成了一曲曲此起彼伏、悦耳动听的美妙乐章,融入了我的生命体验。蝉鸣木盘,引发了我静听蛙鸣的记忆。细看每一个木盘图案,在一刀一刻之中,在图案的构图与选材之中,倾注着宗彪兄的心血,寄托着他的情思,传递着他的体悟。正因为此,观者看到木盘图案之后会引发自身的情思与遐想,引发心灵的共鸣和生命的记忆。
对于作家赵宗彪来说,木刻是他除了工作、学习和写作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作为木雕非遗传承人,这些木刻作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构成了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我想这小小木盘,在构思与雕刻过程中,或许是宗彪兄心中一轮皎洁的月亮,他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或许就是在“心中赏月”?翻看《木上江南》一书中的二十四节气木盘图案,我不禁问自己:我是否也可以把这木盘化为月亮,在心中“赏月”,感受生命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