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多巴胺的主人

——《贪婪的多巴胺》读后感
李晋兰
  一时兴起打开了《贪婪的多巴胺》这本科普读物,竟欲罢不能。两位作者美国作家丹尼尔·利伯曼和迈克尔·E·朗,一位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一位曾任乔治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写作部主任。两人联袂,以专业而通俗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形象地揭开了多巴胺这把“双刃剑”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时间越久感情越淡?为什么节食减肥总是会反弹?为什么再聪明的人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作者在书中写道:在我们的大脑中,受两种力量的控制,一种是“向下”的力量,一种是“向上”的力量。“向下”的力量是由一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所控制,它们让你体验满足感,享受当下。还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单一的分子结构——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激励我们去追求、控制、拥有你无法抓取的世界。

  这本书纠正了以前很多人的误解。自1957年凯瑟琳·蒙塔古在伦敦附近韦尔医院的一间实验室发现了多巴胺之后,它一直被研究者认为是一种“快乐分子”。实际上,多巴胺更是一种欲望的分子,它让我们有长远的目光,能够追求更高的目标,但同时也让我们永远不满足,它的座右铭是“想要更多”。即使是拥有一段完美的感情,它也会操纵你的大脑让你感到厌倦和不满足,它就像是一个没有节制的小怪兽,不停地想要更多的东西。

  了解多巴胺、理解多巴胺、达到平衡,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这本书用科学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多巴胺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情绪、想象、冲动和创造力的。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一句经典,“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她写的是感情,也是人性。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多巴胺能够让人感到快乐,比如我们吃甜品、约会、打游戏,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但是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的时候,分泌的多巴胺也会越来越少,相应的快感就会慢慢变淡。久而久之,红玫瑰变成蚊子血,白玫瑰成了饭粘子。所以说,让爱情永恒的不是一时的承诺,而是自我的约束。

  这本《贪婪的多巴胺》还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看待和对待多巴胺的相关建议。作为一种化学分子,多巴胺的结构并不复杂,但是作为一种神经分子,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也正是这种影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不断去思考、计划、想象和探索。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感,那就不能被多巴胺的刺激和诱惑所绑架,必须要学会克制无穷无尽的欲望,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同样重视远期和近期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落入多巴胺的陷阱,才能掌控自己,获得真正长久的幸福。

  感谢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多巴胺,也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晰更清醒的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赵宗彪木刻集《木上江南》
梁立新
~~~——《贪婪的多巴胺》读后感
李晋兰
~~~
~~~
~~~马庆民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06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社会新闻
   第09版:经济新闻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国际新闻
   第13版:国际广角
   第14版:文体新闻
   第15版:文化新闻
   第16版:太原日报创刊暨太原日报社建社70周年庆
   第17版:学校专刊
   第18版:学校专题
   第19版:学校专题
   第20版:学校专题
   第21版:学校专题
   第22版:学校专题
   第23版:天龙地理
   第24版:天龙悦读
木盘上刻出 生命的自在
做多巴胺的主人
《听,是谁在开音乐会》
《见笑集》
风霜雨雪读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