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与信仰永生

——评舞蹈史诗《家书》 申宇君

剧照由太原舞蹈团提供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一封封泛黄的信笺所承载的,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恋人的愁肠,也寄托着红色精神和高远理想。近日,我观看了由太原舞蹈团创排的舞剧《家书》。《家书》带领我们回到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时代现场,以高君宇、左权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家书遗稿为精神内核,展现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丰富情感与坚定信仰,展现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数中华儿女舍身许国的高远理想。见人,见信,见情怀,《家书》用舞蹈化的诗意呈现,带给观众一场爱与信仰的英雄交响曲。

  首先,作品将个体与时代交织。《家书》分上下两个部分,上篇《两个世界》以高君宇、石评梅的情书互赠为叙事线索,下篇《血色太行》以左权给母亲、妻子的书信贯穿全篇。舞剧从家书这样较为私人化的视角切入这段历史,个体情感被自然细腻地呈现:高君宇的少年意气,左权对民族命运质朴深切的忧思,由此,革命志士从平面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展现出更为鲜活的个体特性。同时,革命者个体的爱恨又是与时代命运交融共生的,《家书》以群舞来艺术化地呈现五四运动、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十字岭突围等大历史,让信仰之光点亮舞台,呈现出了历史的厚重质感。

  其次,作品将叙事与抒情交融。《家书》打破了传统舞剧拙于叙事的刻板印象,借助全景视频、画外音朗诵等媒介,增强了舞剧的叙事功能。舞剧以高度的概括性呈现了高君宇如火花般灿烂的革命历程,呈现出左权在太行山上戎马倥偬的抗战岁月,实现了“舞蹈化的戏剧性”。同时,《家书》充分发挥现代舞自然、自由、直观的审美特性,用舞者的身体语言传递情感,呈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左权牺牲后,一名小战士独自从重围中逃生,在蓝色与红色交织的斑驳光影中悼念牺牲的战友,他的舞姿刚柔并蓄,悲伤与坚定共存,令观者无不动容。

  再次,作品让声光与诗意共舞。《家书》中借助视频影像、画外音朗诵,对书信的内容有多次直观的呈现。这些内容本身即是极富诗意的文学语言。高君宇与石评梅互赠的情诗,有着五四时期的新诗风尚;左权给家人的信也因其真切、自然、质朴而令人动容。流动的光影、意象化的布景、富有生命力的配乐,同样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在高君宇墓地前,女学生们手托红色花朵群舞,冷调灯光之下,血色花瓣片片凋落,画外音响起的是石评梅的《墓畔哀歌》:“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这一幕所传递出的深情思念与心碎告白摇曳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陶然亭碧树成盖,太行山残阳如血。革命先辈的生命虽逝,但他们的爱与信仰将永存于世。《家书》为观众留下了一抹动人的红色风景,让观者在审美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英烈的热血与志向也必将感召更多后来者,他们未竟的事业与理想也将由我们来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太原园林楹联赏析】16~~~侯莉
~~~贾玮
~~~——评舞蹈史诗《家书》 申宇君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观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都市
   第05版:警法
   第06版:热点
   第07版:服务
   第08版:社区
   第09版:创城
   第10版:健康
   第11版:关注
   第12版:世界
   第13版:文体
   第14版:文体
   第15版:银发学堂
   第16版:天龙·文艺
文瀛公园楹联赏析
版画《攻克太原》
爱与信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