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心理疾病引关注

家长应当好孩子的“第一医生”

来源:百度
  本报讯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10月9日,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开展线下义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专家表示,他们心理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要当好孩子情绪异常的发现者和疾病治疗的“第一医生”。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从上个学期开始,她发现儿子看起来总是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尤其写作业非常慢,熬到半夜是常事。李女士跟其他家长打听,发现别的同学基本12点前就能休息了。看到儿子磨蹭,她总是忍不住出言指责。有一次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李女士气愤之下打了孩子,没想到孩子情绪激动地摔门跑了出去,家人找了一天才找到。夫妻俩都不知道儿子为何会突然性格大变,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当天的义诊现场,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专家曹晓华说,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服务这些患者,医院专门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两名心理专家每周出诊11次,每周接诊量近800人次。根据临床接诊情况看,就诊者以12岁至16岁年龄段的孩子居多,主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多是从小学升上初中,学习科目增多,有的还可能进入寄宿制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孩子难以适应。前来就诊的孩子会有焦躁焦虑、抑郁和睡眠不好等情况,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动力感下降,主动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失眠,主动言语少等。而且,好多孩子还会表现出心慌、哮喘、手抖、头晕等身体上的不适。面对孩子最初的异常、不适,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应对不了压力,没有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恰当的沟通疏导,久而久之,普通的情绪问题转化成心理疾病。

  曹晓华表示,心理问题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生理异常,保持良好沟通。“家长对孩子日常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是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良药。”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理性、阳光的生活态度,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压力,相当于为孩子脆弱的内心建立一个“保护装置”。她提醒家长,孩子如有心情不好、不高兴,或身体不适,家长应认真对待。“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答疑解惑,切忌乱猜测、乱指责。”通过合理的沟通,家长设身处地解答孩子疑惑,及早消除不良情绪。相反,糟糕的言语交流只会激化矛盾,让孩子情绪跌入低谷,让情绪问题转化为心理疾病。(魏  薇、张  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双塔
   第08版:视点
家长应当好孩子的“第一医生”
别眨眼,特技飞行要来喽
我市六城区全力以赴保供热
机器人大赛选手可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
迎泽区“双减”出实招
我市省外劳务输出工作任务提前完成
我省两家企业入选“光荣榜”
我市公开选取地价评估机构
太铁多趟列车开行有调整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