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街位于今杏花岭区西南部,南北走向,长约600米。打开老太原的地图就会发现,三桥街的南头西拐就是“衙门口朝南开”的阳曲县署所在地(今山西国贸大厦),衙门前的马路便叫“县前街”(今府西街);沿县前街东走,过辉市街(今与县前街合并为府西街)便是执掌山西一方的巡抚衙门(民国时期为督军府);三桥街中段的东侧则有一条名叫“三府巷”的小巷,曾是明代“三府衙门”之中的通判衙门遗址,它将三桥街一分为二,北为上三桥,南为下三桥;街北头与旱西门街、坡子街成丁字路口,可见三桥街是当年太原城里的“政治中心”。
三桥街没有桥的记载,只有一口井。据清道光版的《阳曲县志》载,“三府巷北有八宝琉璃井”,至今犹存,属太原古迹之一。八宝琉璃井,听来叫法虽然“霸气”,其实只是一口年代久远的普通水井,并非就是琉璃所砌。其井台外沿呈八角形状,井壁则因常年受井水淋漓,故积有一圈沉淀后的碳酸钙水垢,岁月更替,井壁上的水垢愈积愈厚,形成了状如琉璃似的钟乳石,光滑如镜,色泽晶莹,这便是“琉璃井”之名的由来。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不了解这自然现象中的化学变化,误以为井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然,于是井壁生有光滑闪耀的“琉璃”成为三桥街特有的井中奇观,所以由“井”引来了“桥”的传说就越来越多,越传越神。
传说之一:突厥沙陀部族首领李克用领兵来此井附近安营时,发现井里的水突然暴涨翻涌,溢出井口,且水中还隐隐约约地有三座金桥漂浮着。李克用和士兵们看后无不惊奇。这时,水里传出一个老者的声音:“克用,此去晋阳勿伤无辜,维系唐祚,自有王爵。”此后两天,李克用顺利取得晋阳。果没多久,唐朝就封李克用为晋王。于是,李克用便对此井奉若神明,为其砌台建亭,取名“琉璃八角井”,并把井所在的这条街定名为“三桥街”。据说,此井就是上述三桥街三府巷北的那口“八宝琉璃井”,位于早先的上三桥街54号院,这个院还被称为“井儿院”。
传说之二:晚清时期,三桥街有座门前立着旗杆石的宅院,人称“旗杆院”。旗杆石,科举成名后的人家宅院前竖大旗的磐石底座,颇具气势,是这户人家的“荣誉证书”。“旗杆院”的主人也的确考中了武进士,名叫杨林,只是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一天晚上,外出喝酒的杨林醉卧在了自家的院门口,醒后,说自己梦见了琉璃井里有三座金桥,暗示自己很快就会官运亨通。此后,杨林果然官至总兵,这个酒后之梦便成了一个传说。这也许是杨林做官心切,套用李克用之传说而编的一个“梦”吧。封建时代的官宦们为显示自己身世不凡而秀一些祥瑞之兆并不稀奇,但作为一条街名的传说还是鲜有的。
传说之三:后小河曾有涌泉流入饮马河,沿河有三座桥,排序如下:后小河前的圆通寺南为第一座桥,名曰九仙桥;圆通寺往西百米(现万民药房后侧)为第二座桥;三桥街三府巷口是第三座桥。因为三桥街的桥排序为三,即为此街名的来源。
传说之四:三桥街地势低洼,有一小河从街心流过,河上有三座草桥。
还有更神乎的传说:街上有个状元于阴天在井边向空中望去,见空中有三座金桥。
但是,有一种传说比较贴近现实,那就是当年三桥街地势较周围要低洼得多,加之土路坑坑洼洼,雨季常常积水成河,居住在此的人们为方便出行,各家将门前的路面垫砖垫石成一条小路,如同走桥一样,远远看见街上到处是桥,而汉字“三”的本义兼有“多数或多次”的意思,故起名“三桥街”,曾有句老太原民谣夸张地形容“大东关的门限子,三桥街的门楼子”,说的就是此情形,三桥街的地势比城东的大东关几乎低洼了一层楼。当然也不排除此地可能有过三座较大的桥,名称沿用至今。
传说归传说,但三桥街的各种传说总是离不了井和桥,井是街巷村庄的滥觞,桥是生活情感的载体,所以这些传说可以佐证三桥街历史久远,具体年代虽无考证,但据那口“八宝琉璃井”因水质苦涩不堪饮用被废弃,说明此井的确含有大量碳酸钙等水垢,历经数百年才能形成“琉璃”状似的钟乳石,则可以进一步估测三桥街应与唐明镇问世的年代相距不远。
1892年,这里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尔后在此旧址上又创办了山西最早最大的官僚资本企业——西北实业公司,这也使三桥街成为太原乃至全省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如今在高楼大厦的环绕下,老街的路东还保留了几处见证历史的老民居,蕴藏旧时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