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晋源老家居住时,有一次听到一卖瓜人大声吆喝,随即下楼到摊前买瓜。当时有很多人都在挑瓜,卖瓜人嘴里磨叨:“从甚地方来的个这人?都这的挑,还要把我扑散了的嘞!”卖瓜人所说的“扑散”,是指如果都这般挑瓜,就没法卖了,事实上并没有如此严重。
“扑散”往往还指某种不当的言行导致相反的结果。这让人想起明清一笔记小品。说的是父子二人相跟去集市卖母猪肉,临行,父亲让儿子别多言,儿子应允。来到市上,过来一人正准备买,儿子说:“不用看,我家又不是母猪肉!”此人起了疑心,走开了。父亲嫌儿子多嘴,告诉再莫多言。少许,又走来一人,拿起一块肉端详,并自言自语道:“这么厚的皮,莫非是母猪肉?”随即又离开。这下儿子得理了,说:“这可不是我说的吧?”儿子的这种言行,着实把卖肉的生意“扑散”了。不过,其父亲的行为本身就带有欺骗性,“扑散”也罢。
除了人的行为,有时刮风、降雨、下雪等天气因素,也会使正在进行的某项活动戛然而止。比如:正逢庙会却突遭大雨,有人就说,把个好端端的会“扑散”了。
其实,“扑散”一词并非局限于晋源一带,应该包括晋中等更大的区域。“扑散”一词,或许与古代群狼扑入羊群将其冲散有关。元杂剧《货郎旦》中也有“打迭了心头恨,扑散了眼下愁”之语。这里的“扑散”一词,就有分散、冲散或散开的含义。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扑气气”“扑堆儿”“打哄”“搅浑”等用语。不过,“扑气气”“扑堆儿”的危害程度远比“扑散”要轻,但都有“晦气”的义项;“打哄”“搅浑”则多指因天气及人为等原因,正在进行的某一活动被迫中断,个中有无奈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