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立4个点位

太原碳监测评估试点加快推进

  去年,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包括太原在内的16个城市入围。其中,太原被列为基础试点城市,重点开展高精度二氧化碳、高精度甲烷、高精度一氧化碳的监测评估。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对外披露了碳监测评估试点有关情况。

  摸清碳排放“家底”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摸清碳排放“家底”至关重要,而碳排放监测便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生态环境部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基本覆盖,碳源汇评估技术方法基本成熟。

  作为试点城市,我市提出,到2022年底,通过开展碳监测基础城市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形成业务化运行模式,总结经验做法,形成技术指南,做好可推广、可应用、可示范的技术储备,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评估提供支撑。

  分析温室气体的来源

  目前,我市温室气体监测仅局限于一氧化碳。包括9个国控点位和10个省控点位,均安装了一氧化碳自动监测设备。而依照碳监测评估试点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获取二氧化碳、甲烷、14C等温室气体的长期、连续、高精度监测数据。

  加快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除了实时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了解碳排放总体趋势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和模型,掌握城市大气二氧化碳来源及其变化特征。“开展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建设,对弄清碳源汇(碳源即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即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信息、逐步开展二氧化碳来源解析工作、制定各层面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监测科科长谢宇琪介绍。

  建立碳监测网络

  在收集整理卫星遥感历史资料及相关数据、卫星遥感提取城市主要工业热源、分析城市温室气体浓度及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等工作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部门科学确定了城市温室气体相应监测站点个数及分布地理位置。

  “我们确定了以碳监测固定站点为主,辅助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走航车移动等方式加密碳监测的方案。”谢宇琪表示。点位的选取,尽量避免靠近人为和自然温室气体排放源;尽量避免靠近受局地环流影响的区域;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区分本地排放与区域传输为目标;考虑工业排放源分布情况等。

  估算人为源排放量

  太原市区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风力一般为1~2级。我市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即城市北部和城市南部各布设监测点位,分别位于尖草坪区柏板乡、清徐县东于镇、小店区北格镇,在市中心城区龙潭公园布设1个监测点位。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和气象参数(风向和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自动监测项目每日24小时连续监测;14C手工监测每周采样一次。作为固定源的补充监测,拟每月进行一期无人机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期走航监测。

  利用上下风向浓度差值,我市将估算碳排放通量,并结合碳同位素14C监测,区分估算太原市主要人为源(化石源)和自然源排放量。通过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努力为建设美丽太原、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光影太原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碧水蓝天
   第08版:文博
遏制“看不见的污染”
太原碳监测评估试点加快推进
持续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活动
“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启动
核知识科普
我市将举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摄影大赛
我市公布4月份污染严重道路及清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