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业态空间,推动文旅产业优质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
拓展文旅新业态,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提质增效。一是实施优质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加快文旅产品优质化进展。加快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推进晋商博物院、太山、崛山围 山、青龙古镇、太原古县城等升级改造;提高汾河景区、蒙山景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美誉度;高标准打造包括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双塔革命烈士陵园、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发展以《如梦晋阳》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丰富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凸显钟楼街片区、太原古县城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文化鲜明特色。二是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引进文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化整合。培育文化演艺、电子竞技、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新业态;推动文旅与科技、信息、教育、体育、商业、工业、农业等的产业融合,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示范基地。三是加强智慧景区建设,通过搭建文旅智慧平台,提高文旅消费智能化服务水平。鼓励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出版等先进技术,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等;积极发展旅游直播等线上模式,为游客提供在线预约、电子游览地图、语音导览等智慧服务;加快建立市、县旅游数据中心,实现旅游信息共享。
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文旅服务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
着力改善旅游企业“小、弱、散”的状况,通过政策优惠、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旅行社、宾馆、饭店、演艺团队以及文化创意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走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培育在线旅行社企业、自驾租赁企业、创意策划企业、旅游培训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开发特色创意旅游产品。二是加强文旅市场监管治理,维护文旅行业安全有序。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三是健全文旅市场群众监督、旅游投诉和举报奖励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充分发挥太原市文化旅游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相关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再现文化盛景,增强文旅品牌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效应
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培育“锦绣太原”旅游品牌体系,叫响“古都晋阳”“千年府城”“生态西山”“诗意汾河”“红色太原”“太原制造”“田园并州”“清凉太原”等八大文化旅游品牌,再现“锦绣太原城”历史风华。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展示地域文化形象。加强文旅部门、文旅创意企业、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和营销推广团队的交流协作,组建“太原文旅宣传团队”,策划拍摄反映太原文化、传递太原魅力的文旅宣传片,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纪念品;努力承办一批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大型会议和活动,例如“印记太原”国际创意大赛、太原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全面展现太原形象、扩大太原影响力;筹办具有太原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例如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中国太原醋文化旅游节、清徐葡萄采摘节、太原民间曲艺节等,使太原面食、醋、葡萄、莲花落、背棍、社火等特色产品、非遗技艺、民俗风情等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加强与央视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合作,策划宣传太原独特的旅游资源,展现太原深厚的文化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的城市环境;借助专业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介,邀请网红代表、旅游达人宣传营销推介太原重点文旅景区、线路等,提升全国人民在互联网领域对太原文旅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交流合作,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文化共同体。完善与晋中、忻州之间的道路交通,形成城市半小时交通路网;加强中部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深化各地市文旅活动、演艺活动、博物馆等的协同合作,推动区域旅游市场大发展。
发挥示范功能,构建文旅发展“一环一带六片区”新格局
“一环”即太原东西山文化旅游环;“一带”即汾河景观游憩带,是指汾河太原段及两岸的景区景点、文体场馆;“六片区”即府城历史文化片区、潇河商务休闲片区、清徐片区、阳曲片区、古交片区、娄烦片区。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构建“一环一带六片区”文旅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一环”资源开发。加快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把西山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山西样板,打响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晋源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推进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等景区连片打造,建设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打响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东山文旅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参与东山文旅资源开发;依托已经建成的东西山旅游公路,加快完善沿线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完善“一带”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提升汾河景区建设,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完善景区服务项目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把汾河打造成太原的靓丽名片;汾河景观带关联着窦大夫祠、中华傅山园、太原市森林公园、滨河体育中心、太原市图书馆、山西博物院、长风商务区等众多景区景点,大力推进汾河两岸整体重塑,可以拓展两岸文体场馆的展示空间,形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活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带。三是加大“六片区”保护利用。府城历史文化片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街巷和历史文化景点,统筹做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将不同的文化景观景点串联起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展现府城历史文化片区的独特魅力。潇河商务休闲片区是展示太原转型综改、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域,突出商务考察、会议会展、艺术展演,发展高品质步行街、商务街,塑造太原以商务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清徐、阳曲、古交、娄烦片区依托鲜明的地域特色,宜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红色教育等领域旅游业,塑造具有太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