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择业要适应新变化

薄 鸿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一方面,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餐饮、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吸纳就业能力大不如前。多重压力下,今年的毕业生又创了历史新高,给苦读四年的大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随着防控显效、疫情渐消,一些新行业、新机会也摆在大学生面前,一些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也给大学生以创业创新的力量。对于创业型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贷款申请等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高校,还是招聘平台,对涉及大学生创业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资金补贴”等帮扶政策,应多方宣传、大力落实。同时,相关部门对创业就业的大学生也要加强引领指导,降低创业门槛,让他们在毕业前就能了解到创业的优惠政策、预计的风险和收益。这样才能使事业有发展、创业可持续。

  不过,创业型就业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大学生还是倾向于择业就业。疫情虽然使一些传统行业渐呈颓势,但更多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核酸检测师、社群健康助理员、密室设计师等,这就需要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生及时更新知识,或者调整知识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新技能、新技术,把握市场职业动态,能适应新经济下择业就业的新变化。

  当然,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需要学校、企业的提前介入、及时互动和深度参与,让大学生在学校时就对未来有一个比较贴近现实的规划。近期,一些地区、学校在实施“万企进校”“精准帮扶”等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高校校长、书记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力度,书记、校长纷纷进企业,挖掘就业岗位,对接就业机会。在就业难的形势下,也有不少企业出现招聘难的情况,或者因一些岗位无人问津,或者因一些职业没人胜任。大学专业与企业职位不接轨的问题频频出现,毕业生素质能力与企业岗位不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企校互动少、专业与职业距离较远、课内外的学习内容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主动对接相关企业,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拓展实习实践平台,使学习内容与职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可以很快上岗,形成执行力、生产力。

  此外,我国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征兵”等基层就业项目也向大学毕业生敞开大门,相信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把挑战变机遇,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创业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时事新闻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7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8版:双塔
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职业打假变“恶龙” 司法标准要更精准
“我扫你”变“你扫我” 这波操作真赞
做强做优文旅产业 助推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
大学生择业要适应新变化
安全生产一线的“吹哨人”如何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