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按照党建引领、双网覆盖、网格全科、治理高效的工作思路,通过组织架构、队伍力量、活动场所、服务事项“四个延伸”,织密基层小网格,并创新推出“千站万人”强治理行动计划,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千站”建在家门口
6月9日下午,三桥街道桃园北路东社区第六网格党群服务微站内非常热闹,一堂微党课正在进行中。老师讲的内容有趣又走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居民李红江说,家门口的微站可是帮居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将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与此同时,职工新街街道新村社区第六网格党群服务微站内也很忙碌,网格员梁艳正在接待来自不同城市的外来人员。“预计住半个月的,发粉卡;住两个多月的,发蓝卡。”针对不同的居住时间,梁艳让外来人员先签订承诺书,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后,分发不同颜色的“租住卡”。因辖区流动人口较多,该网格依托微站创建了“一户一卡一册一承诺”管理模式,得到了外来人员的好评。
像这种居民身边的网格党群服务微站,杏花岭区预计要建设996个,目前已有856个投用,再加上原有的5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12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社区+微站”的三级党群服务平台。该区按照标准建设微站,同步考虑网格人群特点、地理位置、风险隐患等因素,结合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等不同需求,加大“一微站一特色”探索力度,推动疫情防控、矛盾调处、帮办代办等向基层治理阵地延伸,使微站成为群众平时能看到、有事能联系、办事靠得上的“前沿阵地”。
“万人”组团共治理
退休后闲了好久,最近坝陵桥街道坝陵北街社区居民赵晋胜又忙了起来。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加入了网格辅助员队伍,发挥余热。每天,赵师傅在辖区内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想办法解决。
在坝陵北街社区,35名网格辅助员每天和赵师傅一样,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巡查,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突发事件以及协助网格治理。居民遇到困难了,都会先找身边的网格辅助员,在能力范围内的,他们会自行解决。坝陵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牛巧青说,这些网格辅助员都是热心肠,过去没有身份总觉得尴尬,现在他们穿上了写有“网格辅助员”的红马甲,不仅自己有了动力,更得到邻里街坊的认可。
如今,杏花岭区有个网格治理“万人团”,其中包括2367名村(社区)干部和8100名专兼辅网格员。为了让“万人团”真正发挥作用,该区建立了专兼辅网格员“定时报到+集中巡查”工作制度和网格微站“定时+错时+随时”(定时接待群众,错时服务群众,随时回应诉求)服务机制。此外,该区还打通了专兼辅网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最大程度激发网格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基层治理精准化
6月10日上午,敦化坊街道河北里社区网格员柴静巡查时,遇到一位好久不见的居民。得知对方更换了住址,柴静拿出手机打开“民情助手”APP,更改了信息。
“民情助手”APP是“智能民情图”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以人员、房屋等基础数据为支撑,集民情管理、党组织建设、便民事项、社区资源、台账管理、系统管理、民情助手七大功能于一体。网格员能使用手机端及时便捷地查询、修改相关信息,实现了“每户有小账、网格有大账、社区有总账”,社区情况一目了然,工作更加精准快速。
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杏花岭区在部分街道、社区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网格、楼栋和住户、特殊人群、风险隐患等治理要素的信息采集力度,精准完善“人、地、事、物、情、组织”数据库。该区还促进社区信息平台与“平安太原”综治平台、社区物业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实时共享、动态更新,并加强网格治理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优化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网格深度融合。
此外,杏花岭区还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等,细化成6大类37项服务事项清单,把“办事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在网格中,排查问题实行分类整理、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定期上报五步闭环管理,网格、社区能处理的,第一时间解决并反馈。网格、社区无法解决的,镇(街道)吹哨派单,区直责任部门报到处置,定期办结并做好反馈。该区通过这些举措,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记者 袁剑锋 通讯员 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