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情画意灵钟山

灵钟山 郝爱存 摄
  郝爱存

  不知不觉间,我在娄烦的天池川已居住半个世纪了。生在天池川,长在天池川,又工作在天池川,我把天池川的山山水水基本上踏遍了。

  天池川的山有很多,但我唯独钟情于灵钟山。不是因为灵钟山海拔最高,而是因为灵钟山上洒有我的汗水,还有我亲自栽种的树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记忆中,我第一次登上灵钟山顶,还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们上山拾柴,准备过冬,那时候的灵钟山,山上光秃秃,只长些灌木。直到1979年,我参加上山植树队伍,山还是光秃秃的。

  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回村后,正赶上村里组织劳力去灵钟山义务植树,我报名参加了。紧接着,进入秋季,全公社组织各村成立造林专业队,上灵钟山植树,我也积极加入了。专业队驻扎在山脚下的小娄则村,我们白天上山植树,中午在山上啃干粮,晚上回到驻地。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但植树的队伍没有一个掉队的,大家苦中有乐,对绿化灵钟山信心百倍,回到驻地,吃完晚饭,大家交谈的话题是今天的进度和造林的质量。

  此后,历届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注重灵钟山人工造林,一直坚持造林几十年、管护几十年,终于把一座光秃秃的灵钟山打造成一座绿油油的灵钟山。如今,灵钟山植被繁茂,特别是人工造林,面积达到了760公顷,绿化里程4.8公里,这些数字,是几十年坚持的积累。劳动创造美,幸福靠奋斗。灵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几十年光阴过去了,我见证了灵钟山的变化,见证着天池川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的灵钟山已经成为娄烦县天池店乡的一个景区,被誉为“绿肺”“氧吧”。山上有一条公路,原为114省道,后来改为339国道,现在还是一条自行车赛道,同时,也是一条旅游公路。夏天,一场雨过后,金色的太阳照耀在山上,灵钟山就像一位美丽的妙龄姑娘,一番梳妆打扮后更美,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到了秋天,迎来了一年中最多彩的季节,漫山红遍,五彩斑斓,特别醉人,让人流连忘返。

  在天池乡政府工作期间,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冬春护林,夏秋管护,每年都要上灵钟山数次,每一次去,我都要细细地访问灵钟山。我好像也成为山上的一株树一样,根深深地扎在了灵钟山,在山的怀抱中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每次到灵钟山,我都要与山融为一体,细细品味山的独特的气质和风格,越发感受到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管护,植被茂盛的魅力。悠悠几十载光阴,灵钟山给我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访山、看山、看树、看林,我都酝酿构思在字里行间,描绘灵钟山诗情画意,书写天池川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灵钟山养育抗日民主政府、人民军队。1943年灵钟山上开展大生产运动,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带队,全县1万多人、几千头大牲畜进驻灵钟山开荒种地,山上人欢马叫,地里镢头挥舞,生产的粮食支援了革命,灵钟山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灵钟山是革命的山,是希望的山。她可以作为旅游胜地,还可以作为红色教育的基地。

  灵钟山,充满希望的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地方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作品
菜市场里烟火气
给冬天的鸟儿多些呵护
诗情画意灵钟山
母亲的新年老调
自有温情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