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闪电测量世界

  孔令剑

  《不可测量的闪电》(南方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是我的第二本诗集,距第一本诗集《阿基米德之点》出版不到3年时间,创作相对集中。现在能想起的,是在《阿基米德之点》出版后的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我确实欢喜甚至兴奋了一阵子,师友们祝贺、谈论、夸赞,新书分享会尤其是专门的研讨会召开前后,一批评论文章集中写了出来,报刊发表、公众号传播,大多是赞誉的温情、善意的抚摸,让我这个孤身奋战的写作者确实有些飘飘然。

  但同时,这期间我一贯的理性的冷静在隐隐撬动着什么。我开始越来越看重评论文章末尾简短提到的不足和建议,耳边时常想起大家只言片语的意见。某些时刻,偶尔再次翻看自己的集子时,我也几度感到不满和羞愧。除了在诗集的书页上反复改动,我似乎再拿它没有别的办法。

  我想,正是这种不满和羞愧,加速开启了《不可测量的闪电》的写作。逻辑很简单,它们不够好,那就用更好的把它们遮掩一下。

  愿望是好的,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如果说“阿基米德之点”,是一名初写者在“自我”和“世界”之间企图建立某种联系的支点,它从小小“自我”出发,勇敢而孤独地面对庞杂“世界”,难免抽象、空泛、紧张而又绝对,那么《不可测量的闪电》正是要进入一种放松和开放,尤其对“自我”的突破和深化,和对“世界”的形象关照、现实指向。我似乎就是这样一类比较清醒的写作者,也会选择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前进,获取自己真正想要的。

  观念如此,但写什么成了一个难题。我们的生活如此单一,所谓的“世界”也是有限,一名写作者要想写出作品,首先必须抓取一个个“诗歌事件”,用心灵、用直觉,也用头脑,然后才能进入具体的文字操作。当然,在心灵和文字之间,是更为漫长而焦虑的行程,有时是沟壑,需要数年才能完成。那段时期,除了零星获得一些诗歌的“灵感”之外,总体收效甚微。而且,我惊奇地发现,要实现所谓的突破“自我”的目标,最终还是要回到“自我”的真切中。这或者是人类道路的模式,总要不断回到起点,不断迂回。我鼓励自己说,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从本质上不是,在现实中也不是,要回到“自我”,相信“自我”,尤其是有了第一本诗集艰难的探索。而且,一名诗人一定要提供自己最真诚、最独特的,才宝贵、有价值,也最不容易被别人的写作淹没。同时,这也是诗人在严格意义上得到确立的必须。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认知,我一遍一遍告诉自己。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写作计划。每晚只读书,尽量早睡觉,确保6个小时的睡眠,然后最晚5点半起床。用初醒的空白,开始抓取诗的题材和句子,这样持续了大概3个月。一批作品的初稿就出来了。在每晚的读书中,我开始集中,只读和自己思考的主题有关的,不蔓不枝,还有一些必要的诗歌作品。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海德格尔关于“他人”的论述。“他人”在他的指引下,更正为与“自我”同在的部分。而对世界的不确定性,我更确切,并放弃了企图确定这种不确定的徒劳和无望,转而直面它们、享受它们。而“不可测量的闪电”就是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的,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激动和清晰,我当即决定用作下一本诗集的名字。

  有了名字,似乎草稿的修改和将要继续写出来的作品就有了一个核心。因为此前,我清晰地感受到,真正阻止我的,不是某一首诗生成的难度,而是自我对诗歌下一阶段的整体理解,它必须是它们当中的一首,而且要尽量好。“不可测量的闪电”就是天空阴云中最为夺目的,我抓住了它,它也降临了我。

  与此同时,申报《诗刊》的“青春诗会”为我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现实动力。随后,我开始写一组直面“世界”的作品,这就是大家后来看到的《世界的情感》《世界的镜子》《世界的尺度》等。“世界”已经不在“我”中,而是“我”在世界中,并且“我”不是变得渺小,而是更阔大。虽然仍显观念化,但这种提升,似乎也影响了我其他作品的写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幸运入选,并如愿以“不可测量的闪电”来命名这本诗集。在《诗刊》“第35届青春诗会专号”上,我按要求写了一篇创作谈,从诗歌关照的主体方面,谈到了当时自己从“自我”到“他人”的努力,也畅想了诗歌的世界应该更为广大,从个体,到群体,直到人类命运的整体的愿望。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仍走在这条大路上,虽然比较缓慢。

  谢默斯·希尼把诗歌写作分为三个阶段。他说,诗歌写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写作本身就是目的,出于一种内在的不为人知的焦虑”;第二个阶段,“是带有一定社会关系和情感说服力,也可以说是超越了‘自我’的”;在最后也是最高的阶段,他把诗的绝对职责确定为“不妥协地追求诗歌洞见和诗歌知识”。虽然我短暂的诗歌写作还无法用“阶段”来划分,但欣喜地发现,我当时的努力确实暗合了这种阶段的前进和上升。其中,我也确实写过不少关于“诗歌”的诗歌,两本诗集中都有,它们一直和我同行。

  我想,一首首诗歌的完成,一个时期又一个时期的坚持,一名诗人和他的诗歌都会有向好的变化,而且我相信,我们的世界也是如此。 

  “赵树理文学奖”获奖者创作谈 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双塔
承续雅俗中和的本土美学
写不尽的年味儿
用闪电测量世界
洞悉生存的形而上之道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二期支持项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