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子”

清代打籽绣武官补子(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肖 霖

  “三元及第”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藏文物在晋祠博物院展出,其中有件打籽绣武官补子颇引人注目。

  补子,简称为“补”,亦可称“胸背”或“官补”,是明清时期皇族及文武百官服饰胸前或后背上用丝线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根据官位不同,纹样形式亦不同。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图案用猛兽。“补服”的得名也源于这块补子。明代补子一般为边长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清代缩小为边长约30厘米的正方形或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

  补子作为身份、等级的标志,是封建礼教制度在服饰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清《通典·礼·嘉礼四》记载,清代武官补子绣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与八品同为犀牛、九品海马。

  这件打籽绣武官补子,为清代武官三品的官补,纹样为豹,寓意像豹一样孔武有力,勇而有谋。此补采用打籽绣刺绣工艺,青黑色地,补子中间的豹体表有点状斑纹,作奔跑状,造型优美灵动亦不失威猛矫健。周围饰以五彩云纹、蝙蝠纹、仙桃、石、花卉等。整件补子元素丰富,色彩艳丽,绣工精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光影太原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收藏
写实之作鸭形熏炉
“补子”
凝炼灵动《逐牛图》
唐代彩塑映青莲
小酒杯里学问多
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
宋代琉璃筒瓦 映现晋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