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居后,因周边尚未发展成熟,家门口的小公园便成了我经常踏足之处,时间久了,竟把它当作了我的后花园,角角落落都覆上我的脚印。
公园面向龙城大街,是开放式大门,有高大的半扇青色大理石与一组造型独特的立柱,上书“东篱公园”。每天下班回家,我会从这里进园,斜穿而过抄近路。进园先登台阶,再下台阶,眼前豁然开朗,有花木迎人,左手曲径通幽绕过碧水,右手端立一座茶楼怀抱池塘,中间平桥分水,通向茶楼前的广场和音乐喷泉。这片区域开阔,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地方,有时会传来二胡等民乐的声音,那是两三位老人在自娱自乐。天气好时也有年轻人推着婴儿车停在音乐喷泉边,看一道道水柱列队从地下喷出,伴着乐曲节奏摇摆变幻,大一点的孩子们在水柱中跑来跑去,尽情嬉闹。
池塘边上常有人在喂鱼,于是我常常趴在栏杆上观望,又随小孩子激动的欢叫而失笑。鱼儿们时聚时散,聚时鱼头攒动,红红一片,荡起一圈圈涟漪,散时鱼尾蓰蓰,一道道波纹瞬时远去,躲进水中的蓝天白云里,精灵一般。
公园是城市的绿肺。在东篱公园,经常能看到树下清理杂草落叶的工人,有的挥动网兜网罗池塘里漂浮的异物,滤清水质。他们春天及时灌溉草坪,冬季做好树衣防冻,让公园保持着独有的洁净与美丽。
东篱公园有条不规则环道,因为距离最长,靠近边缘,常常有快步走锻炼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环道周边树木葱茏,榆梅、紫叶李、碧桃深深浅浅、高高低低开得热烈,间或又有丁香袭人。园中花草繁多,从春到秋都有花开,姹紫嫣红,各有其美。每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我便停下来拍照识花,一探究竟。如是几年,居然发现园中花树有数十种之多,常见的桃花、海棠、樱花也都各自囊括好几个品种。
园内两处木步道,走上去“咯噔咯噔”地像敲击木琴,格外空灵。一处穿向广场,经过一个桃枝遮掩的小休息区。这个供游人休息的小景点面对清塘,背靠巨大的木屏风,脚下的坡岸顶部铺了木板,有玻璃钢檐顶,坐在长椅上可以懒洋洋地晒太阳,隔几树碧桃花影看对岸游人。另一处到柳林深处,断断续续的铺路石引领至一个半月形天然小塘,池水清浅,水流潺潺,自成一体。水流缓行,宛转跌宕,像蝌蚪长长的尾巴,绕过来细成小溪。水底鹅卵石清晰可见,水边蒲草新发,绿芽耀目,少有人至,不闻人声,竟觉得这园中仅我一人。水流又来到前一个木步道下,步移景换,树影婆娑,转到小小桃花半岛之后。在公园里划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形水道才发现,原来是中心区那三个池塘的水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不禁对园林设计的巧妙而赞叹。这样的地方还有一处,于彼处读书实在是绝佳。园中环形步道西边有条小径,走过去也是一处木制立屏带顶的休憩台,屏成曲线型,前后各成空间,互不干扰。
最喜东篱公园的秋色,一到国庆,各色菊花便以主角姿态出场,占据公园各处,花型、花色争奇斗艳,悬成瀑、铺成锦,自有一种别于春花的明丽和孤傲,引得附近居民纷至沓来。而秋再深,落木纷纷,公园南门北门的银杏树便树树黄金、千叶如蝶,栾树也挑起暗红色小灯笼,簇簇串串不甘示弱,松柏们本色不改,甘当背景,却比春天还要色彩斑斓。
居太原久矣,几易居所,曾与迎泽桥畔墨艺苑为邻,与汾河景区、碑林公园为邻,小小东篱公园面积无法望汾河景区项背,底蕴无法与碑林公园比肩。同墨艺苑相比呢?一是老牌中式园林,一是新建的现代派园林,就像一个后生小子,在老前辈面前不免局促,但胜在生机勃勃,以现代风演绎古诗中的优雅,有着在闹市中觅一方心灵净土的热望,眼看着周边光景日新月异,虽地处并州城东南边际,也未来可期。
一座公园就是一段历史。这座小公园,正在见证我的人生,寄托我的所思,一条长椅、一棵花树、一片池塘,有一天也将如数家珍。我们会一起书写历史,创造未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不老情怀。现代人生活中有太多的压力,家门口有个地方可以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雪中的残荷也分外迷人,实在是一件幸事。平日里,三三两两的居民分散在园区各个小路和片区,或踱步,或观鱼、看花,凑在一起聊几句,小公园一派闲适。独自走在无人小径上的那一刻,看高高的枝丫上居然有鸟将巢筑成了上下楼,追着要做邻居,不由莞尔一乐。听林深处鸟声呖呖,身边樱花、海棠低垂浅笑、暗吐芬芳,怀逸超脱之情顿生,将一切忧烦都抛至九霄云外。家近东篱,心也在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