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马盟书 意义非凡

刻在玉石上的侯马盟书(山西博物院藏)

  侯马盟书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文献,也是最早的盟书实物。1965年-1966年山西省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了春秋晚期的5000多片玉石,它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春秋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情况有重大意义。

  侯马盟书,是晋国赵氏宗族内部的盟约,它强调忠诚,也试图加强主盟人的权和利。可识别的656片侯马盟书主要分为几类:宗盟类514件,要求参盟人祭拜宗庙,遵从主盟人的命令,不能与敌人私下往来;委质类75件,要求参盟人与旧主断绝关系,并制止旧主重返晋国;纳室类58件,室是春秋时期的财产单位,包括奴隶、土地、财务、武装力量、私属人员及各种剥削收入,纳室类的盟书约定,参盟人不能私自扩大自己室的规模,也要反对和声讨自己兄弟的纳室行为,这对春秋时期经常出现的兼并、夺取他人室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为了维护盟约,违背誓言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麻夷非是”,这四个字是春秋古语,在侯马盟书上频繁出现,意思是诛灭。侯马盟书的惩罚手段几乎只有这一种,违反其中任何条约都要诛灭。严厉的惩罚是为了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坚守誓言。

  盟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感知鬼神。陈列于山西博物院的侯马盟书,就是曾经埋于地下的那部分。

  在可识别的侯马盟书上,一共有1655个字。这些文字是晋国的官方文字,仅“腹”字便有97种写法,“嘉”字有114种写法。它们之间的区别皆是增减笔画或偏旁部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多见于青铜器、货币、竹简文书,这些文字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当时,字形由繁入简,本是合乎发展规律的,然而在那种诸侯割据的乱世下,文字难以做到规范统一。

  在光滑的玉石上书写,必须行笔极快,不能续墨,笔画越写越细,因而形成了这种独树一帜的“钉头鼠尾”风格。字形简约烂漫,书写内容却是极其严肃。

  5000多片侯马盟书,至今还有4000多片的字迹难以辨认,释读之路任重道远。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能全部识读这些盟书,它会刷新我们对春秋历史的认知。

  来源:太原市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博
唐代执壶贴塑乐舞
三晋第一摩崖碑
侯马盟书 意义非凡
古代挎包不逊当今
瓷枕诗句漾春意
红色星火耀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