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日,市政府发布《关于认真做好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我市将通过文物普查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依法认定和公布,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开展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科技助力文物普查,将大大提升文物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让文物保护有数可查、有据可依。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实地调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此外,普查将全面梳理2012年以来考古工作中新发现文物,涉及革命文物、石窟寺等多样类型。这些决定了“四普”对象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工作难度之大,其复杂性不难想象。
开展文物普查,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应将空间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文物普查当中,加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成果应用,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勘探测量,为普查文物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要借助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更高效、智能获取文物准确信息,避免传统调查方法中存在的盲区。运用三维扫描技术等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分析文物的材质、结构、工艺等,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智能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文物档案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更好地保护文物信息的安全。另外,还要将文物普查与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进行学科融合,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和技术手段,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例如,太原市文物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科技手段,组织实施天龙山石窟、净因寺彩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勘察测绘项目。运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实时采集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数据信息,形成全过程数字档案。重庆渝中区应用数字建模、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查清汇总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信息,开展普查成果汇总,生成普查目录成果、图件成果、基础数据、报告成果、数据库成果等。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让文物普查乘上“数字快车”,实现成果最大化、成效最优化,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