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斌
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山西特展”中的“表里山河 晋善晋美”部分,展出有绘制于不同时期的《西园雅集图》高清打样稿,其中宋代马远的《西园雅集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园雅集图》。
首创“文士雅集”图像,当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据《历代名画论》记载,顾恺之曾作《清夜游西园图》,是根据曹丕与曹植两兄弟在邺宫宴饮酬酢之诗而作。这一历史事件也成为后世“文士雅集图像”的最早范本。
北宋末年,文人画当道,“西园雅集”再次成为画家们喜欢选取的题材,尤其李公麟以当时16位社会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邸做客聚会为蓝本创作的《西园雅集图》,更成为了新的文人画典范。这一绘画题材得到了许多画家的认同,他们不断进行“西园雅集”主题的创作,李公麟、刘松年、僧梵隆、马和之、赵伯驹、马远、钱选、赵孟頫、戴进、商喜、唐寅、仇英、尤求、程仲坚、李士达、石涛、丁观鹏、徐扬,直至现代的傅抱石、张大千等人,都有过这一题材绘画作品问世。其中,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是存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由于早于这件作品的由李公麟等人创作的《西园雅集图》已经不存,因此,它也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园雅集图》。
亲历过西园雅集的米芾曾作《西园雅集图说》,对李公麟所绘雅集图像进行了解说,因此后人创作“西园雅集”亦多根据此文展开,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显然也是以此为蓝本加以展开的。
马远《西园雅集图》表现出的风格特色不同于北宋末年李公麟所处时代的审美风格,呈现出画家自己的鲜明个性和艺术追求。马远将自己最擅长的江浙山水特征融入画面,画中物象非常丰富,甚至连细微的小草也被一一加以刻画,树木杂卉多以夹笔写出,山石以大斧劈皴法为之。此外,他将“边角之景”和“水墨苍劲”的技法有机融合起来,与李公麟所处的北宋末期之画风具有显著差别。人物表现技法也十分简洁,衣纹用钉头鼠尾描,劲畅有力,人物五官等细部用笔点戳而成,亦颇为生动自然。
《西园雅集图》可以被看作是文士内心精神世界的完整呈现,其间无疑具有深远的文化情结。北宋文事之盛,硕果累累,特别是元祐以后正式诞生的文人画,影响后世近千年之久的诸多文人画典范亦在此时形成。“西园”作为文人文事的象征,也就具备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苏轼等一批元祐党人的政治遭遇,文士不被知遇、频遭打击,更使“西园”具有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从而在后世文士心中产生了深刻共鸣。正是苏轼、黄庭坚、米芾、王诜等人的影响和个人魅力,最终使“西园雅集”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自南宋以来,无论宫廷画家还是文人画家无不对“西园雅集”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一再地加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