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首小诗祭亲人
“七月十五祭祖先,自古传衍到今天。龙的传人不忘本,驾鹤故人记心间……”8月22日晚,杏花岭区胜利东街社区虎啸诗社举办了一场网络诗歌追思会,喜欢诗词的居民创作一首小诗缅怀先人,并和大家分享。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我们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不少诗友创作了诗词祭祀先人,宣传移风易俗过节。举办这场网络诗歌追思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寄托哀思,也可以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当天晚上,虎啸诗社在诗友微信群中举办了一场网络诗歌追思会。诗社社长孔繁贵简单介绍活动情况后,便通过文字和语音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小诗《中元节怀故人》:“七月十五祭祖先,自古传衍到今天。龙的传人不忘本,驾鹤故人记心间。今天又是中元节,文明祭祀应当先。收集祭品有定点,不可乱烧成污染。市民人人带好头,文明祭祖走在前。”
接着,诗社副社长杜元有分享了《中元节追远》:“节近中元月似秋,千年祭祖遍神州。烟痕意远人间绕,雨细含香水上流。”杜元有说,祭祀祖先有多种方式,写首小诗就很好,把哀思寄托在诗句中,既缅怀了先人,又弘扬了传统文化。
孔繁贵告诉记者,除了诗友之间的交流外,诗社还会把诗词分享给社区居民,号召大家以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
焚烧袋里寄哀思
“看到通知我就赶紧过来了。”8月20日下午,居民贾师傅带着大包小包来到迎泽区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中元节临近,他提前准备了各类祭扫用品。看到居民微信群中文明祭扫的倡议,提倡大家领取焚烧袋,替代街头焚烧,他便带着祭扫用品赶到五龙口三社区,领取了5个焚烧袋,将祭扫用品一一装入,封好口。这些焚烧袋将由社区统一送至殡仪馆焚烧,寄托生者对去世亲人的哀思。
五龙口三社区主任贾丽说,近年来,我市都会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祭扫节日向居民免费发放焚烧袋,这也使居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已经习惯用焚烧袋来取代街头焚烧。
小店区207所社区居民孔毅今年76岁了,这几天他成了志愿者。根据安排,8月19日到21日,207所社区的居民可以领取环保焚烧袋,写好名字、地址,装入祭品后交回社区统一拉运、集中焚烧。8月22日下午3时许,孔毅和同伴将面包车停在社区门口,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200余份装好祭品的焚烧袋装上车,运到附近的一个指定集中点。就这样,在社区和集中点间往返拉运,孔毅当日跑了好几趟。孔毅说,他的父亲去世10年了,他当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寄托哀思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祭奠了父亲。
街头焚烧变少了
“街道干净了!”8月22日是中元节,当天晚上,迎泽区老军营小区一社区的网格员郝晓霞与同事上街巡查。当天晚上,他们没有发现街头焚烧的痕迹。“前几年,每到清明节和中元节,一过晚上9点,每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火光。最近两年,街头焚烧明显减少,这是个很大的变化。”
老军营小区居民冯师傅说,他的老家在运城,以往他会和家人赶回老家祭祀,如果有事赶不回去,就在街头焚烧。每次街头祭祀完毕,他都会有意识地把火星踩灭,以防引发火灾。但第二天看到环卫工吃力地打扫,他还是觉得不好意思。去年清明节和中元节适逢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提倡就地祭祀,并发放了祭祀袋。冯师傅觉得,这种方式方便安全又文明,非常好。
老军营小区一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中元节前,社区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了中元节文明祭祀系列实践活动,并利用线上微信群、线下实地入楼院集中宣传的方式,切实将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宣传到位。
写卡片、绑丝带、放鲜花,在尖草坪区古城街道御景湾社区,许多居民把文明祭祀当作最好的追思方式。连日来,街道和社区通过显示屏连续滚动、微信群叮嘱、小喇叭不间断播放等方式,宣传文明祭祀。社区干部连续三晚全员在岗,与执法人员、志愿者组成了200余人的巡查队伍,劝阻街头焚烧,使今年的中元节过得节俭环保、安全有序又文明。
鲜花替代“漫天灰”
“现在倡导文明祭祀,大家都不烧纸钱了,我可以踏踏实实地用鲜花祭祀了,既安全又环保。”8月22日,清徐县清源镇城东社区居民小安在公墓用菊花祭祀爷爷奶奶后,轻松地对记者说。
小安今年23岁,是家里唯一的孙子。父母身体不好,所以每年祭祀爷爷奶奶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身上。“以前中元节,烧过的纸钱被大风一吹漫天烟灰,绿地‘斑秃了’,人行道发黑了,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增加了火灾隐患。”回想以往的中元节,小安心有余悸。小安早有了改变祭祀方式的想法,无奈每年别人都烧纸钱、点蜡烛,自己也不好有所不同。
如今,县政府倡导开展“文明祭祀,文明有我”祭祀活动,号召人们转变观念、移风易俗,过一个文明的中元节。年复一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节俭低碳的绿色祭祀方式,小安可以毫无顾虑地用菊花祭祀爷爷奶奶了。
“我觉得这样特别好,鲜花替代‘漫天灰’,文明安全又环保。希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从‘政府推动’到‘自觉践行’,让文明祭祀蔚然成风。”小安说。
文明祭祀新风尚
在晋源区,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多措并举开展了文明祭祀活动。
姚村镇全面排查返乡人员,做好详实登记,通过发放倡议书、喇叭广播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过中元节的倡议。
镇民政办、林业站还联合执法中队,加大对护林防火卡口和重要点位烧纸行为的劝导力度,大力倡导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等方式,营造健康、绿色的社会氛围。
罗城街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在微信群发“文明祭祀、绿色中元”倡议书外,还积极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走进小区,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和收集环保焚烧袋。每晚7时至11时,街道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上街头,引导居民破除陋习,自觉树立文明祭祀的新风尚。
在万柏林区千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开展宣传和倡议,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页、悬挂横幅、转发倡议书、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微信群转发等多渠道发布信息,积极开展“文明祭祀,平安中元”宣传活动,倡导居民摒弃陋习,推动形成共抗疫情、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该街道还制定了中元祭祀的疫情防控和应急方案,确保出现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处置。
8月20日起,阳曲县各社区积极开展了“中元寄哀思·祭祀需文明”中元节宣传劝导活动。各社区网格员和街路巷长以网格为单位开展中元节文明祭祀宣传,白天发放宣传资料,建议居民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夜晚来到辖区各个路口及重点区域站岗巡逻,及时制止不文明的祭祀行为。
记者 袁剑锋 侯慧琴 李 涛 阎轶洁
王 丹 毕晶晶 肖静娴
走心的祭祀
写首小诗寄托哀思,献束鲜花缅怀先人。一首小诗,一束鲜花,鞠躬、默哀、静思,仪式虽简洁,意义却深远,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更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念。最重要的是,这样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也杜绝了火灾隐患。
中元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内涵。古时,文人们创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文,在这个日子里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其实,越是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越能符合中元节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和替代方式的逐渐完善,文明祭祀新风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积极响应。这些绿色环保的文明追思活动,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传统节日回归了本意。所以,每一个市民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文明祭祀的一员,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