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姜剑及其团队论文 被《国际眼科杂志》英文刊收录

  近日,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姜剑及其团队所著论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塞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评估》被《国际眼科杂志》英文刊收录。

  《国际眼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是荷兰《医学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姜剑及其团队本篇论文聚焦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累及黄斑的病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平坦部切除术或气压视网膜固定术等,可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良好。然而,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视力恢复欠佳。在以往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部黄斑微结构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有关。最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被推荐为一种无创的、重现性高的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可视化方法。目前关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眼内硅油填充。迄今为止,眼内硅油填充对黄斑的影响尚不清楚。

  在此背景下,姜剑团队对太原爱尔眼科医院19例单侧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象进行了术后16周的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眼睛在成功使用了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及眼内硅油填充术的修复后,在眼内硅油取出前的几个月(至少4个月)没有发生视网膜再脱离。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测后得出了重要临床研究成果:在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黄斑血管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并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后黄斑血管密度再次下降。视网膜修复后,视网膜中央凹旁浅毛细管丛和深毛细管丛血管密度的恢复是一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后,中央凹旁的浅毛细管丛和深毛细管丛血管密度比中央凹旁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更容易受到周围变化的影响。

  姜剑硕士毕业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目前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在读,曾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眼科学教学工作,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从事眼底病和角膜病临床工作,教学经验与临床经验丰富。姜剑已完成疑难玻璃体视网膜手术5000余例,擅长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显微镜下巩膜外加压术、黄斑裂孔封闭术、角膜移植、雷珠单抗临床应用等疑难眼科手术。姜剑在临床实践中注重研究和总结,曾参与山东省卫生厅课题5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国际眼科杂志》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JO)为我国第一种被SCIE和PubMed及PMC收录的眼科学期刊。2020年JCR影响因子为1.779,并荣获了“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 5%”。       广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经济新闻
   第06版:经济新闻
   第07版:聚焦疫情防控
   第08版:社会新闻
   第09版:热线新闻
   第10版:综合新闻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第13版:中国视点
   第14版:中国关注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2020东京残奥会特别报道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文苑
降能耗 我市调高目标值
太原企业亮出节能成绩单
工会呼唤物流司机“回家”
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姜剑及其团队论文 被《国际眼科杂志》英文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