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就曾获得复合弓公开级个人赛、混双冠军两枚金牌;2019年残疾人射箭世锦赛复合弓公开级别团体、混双团体冠军。
但她的体育人生,却是从排球开始的。
“她7岁前做过4次手术,每次麻醉过去就疼痛难忍,但她不吃止痛药,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妈妈口中,疼痛是周佳敏儿时的记忆。
周佳敏出生于1990年,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家里三口人,除了母亲和周佳敏,还有一个脑瘫智力一级残疾的妹妹托养在福利院。一家人的生活,是靠低保和母亲在企业打零工赚来的。
周佳敏从小就很懂事,“不要家人买零食玩具,有时放学回家,看到路边有好吃的,她就会说,下次不走这条路就不会馋了。”
靠着毅力,周佳敏和同龄人一样考上了大学,并在2013年成为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
那一年,宁波市举行排球比赛,从没正规训练过的她,为了“凑人头”被母亲一句承诺拉上赛场。为此,周佳敏还曾哭过鼻子埋怨母亲,“她从小没参加过体育活动,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但既然答应了,“赶鸭子上架”的周佳敏十分认真。练习赛中,有一个刁钻的球大家都放弃了,只有周佳敏拼尽全力去救,这一幕恰巧被省残疾人射箭队教练邵淑芬看中。
于是周佳敏的人生就发生了转折,对射箭还一窍不通的周佳敏,成为了省队的一员。
这个选择并不保险,当时队里最优秀的运动员每月补贴才1000多元,而刚入门的周佳敏才450元。为了训练,她还要放弃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
但周佳敏却兴致勃勃,按照母亲的话来说:“她比赛回来非常高兴,还做我的思想工作。佳敏做事,我一直很放心,我就鼓励她,一定要好好训练。”于是,仅仅几个月训练,周佳敏就在上海的一场比赛中拿到第四,随后开启了自己的射箭之旅。
2016年里约残奥会前,另一名队员由于身体原因退出国家集训队大名单,周佳敏递补入选。
递补入选的她,最终拿到了里约残奥会复合弓混合团体公开级决赛和女子复合弓个人淘汰赛两枚金牌。
周妈妈曾对记者这样说:“佳敏不管是正选还是备选,每一次机会她都认真去对待。她和我说,国家培养一个运动员不容易,如果不努力,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教练和这么多关心她的人。”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