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办公室里,电话声此起彼伏,两边靠墙的办公桌前坐满了调解员。“我们都会提前15分钟到单位”,一大早,冯丽丽就开始忙着整理卷宗了,“我对每起案件都是怀着真诚、执着之心完成调解的”。
调解纠纷有耐心
冯丽丽今年62岁,是小店区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的1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之一,负责原被告联系、沟通,案件基础信息核实及双方诉求协商等初步调解工作。担任调解员两年多来,她参与调解各类纠纷800多起,其中调解成功448起,调解成功率55%以上,2020年被评为小店区法院优秀调解员。
走进诉前调解中心的家事调解室,圆桌前围坐着几个人,有的唇枪舌剑,有的冷眼相对。
“大家别急,按先后顺序来”。调解婚姻纠纷是冯丽丽的“强项”,每次遇到这类案件,她总会按照自己总结的“看、听、谈”三步调解法进行。
“看”,看的是案卷,要看原告提交的证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从细枝末节处见真章;“听”,就是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摸清争议焦点,为接下来的调解做准备;“谈”,是最体现调解员功力的“重头戏”,就是约当事各方来法院当面调解。
“你们现在对立情绪较大,建议冷静处理……”冯丽丽正在跟一名女士沟通,讲法律、拉家常,女士连连点头。这是一起离婚官司,冯丽丽了解到妻子王某家人的态度对夫妻感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便通过电话、微信、见面等方式多次与王某的家人沟通。
最终,丈夫刘某决定再给王某一次机会,妻子也愿意和丈夫一起好好生活,一起家事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冯丽丽说:“在调解离婚纠纷案件中,我会选择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技巧,只要有一点成功的希望,我都会约当事人来法院调解。”
涉众纠纷化解了
“囤课”后教育培训机构人去楼空,巨额课时费何时能退回?今年3月份,冯丽丽和同事接手了一起教育培训机构倒闭、老板“跑路”的诉讼案件。
经了解,某培训机构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由,通过微信等方式通知家长暂停营业,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后因该培训机构已不再具备运营能力,家长纷纷起诉要求退费,原告超过70人,涉案费用近70万元。
主审法官贾敏经过研判,决定让冯丽丽先与培训机构负责人沟通,得知被告因资金运转困难,加之母亲生病住院,一时拿不出钱全额赔付,而家长却因找不到被告,怒火难消,急于诉讼维权。
为化解这起涉众纠纷,冯丽丽和同事用上了“洪荒之力”:对方不想见面,那电话、微信联系;家长急于要回课时费,赶紧稳定情绪……最终,被告人分期支付了所欠课时费,从5月份开始到7月底,分3期履行完毕。
冯丽丽总结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要用朋友、邻里,甚至是自家人的角度,去倾听问题,帮当事人平复情绪,寻找解决方法。”
九号调解工作室
为了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去年7月,太原首家“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同步配套9个专门的调解工作室,两个音视频调解工作室。
“由法官全程指导、学习培训,选聘10名专职调解员驻院调解,同时聘任58名律师特邀调解员和11名行业调解员,协助完成专业性较强的纠纷调解工作”,法官贾敏告诉记者,“我们团队的调解员老师都很好,组织性很强,他们的调解成功率越高,就会越发感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干劲就更足,集体凝聚力也会更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小店法院诉前调解纠纷3311件,调解成功1855件,占全院调撤总数的45%。该院随后还将再增聘8名专职调解员、招聘7名助理,建立以法官为主体,调解员密切配合合力化解矛盾的专业队伍。
“既为便利当事人,还能减轻法官办案压力,更能为维护社会和谐尽一份力”,冯丽丽希望,她的9号调解室能让更多当事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这也是她的调解之道。
记者 陈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