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手》编剧王小枪打破谍战剧审美疲劳

“最穷间谍”有据可依

王小枪
  “贫民版史密斯夫妇”“两个间谍的艰难讨薪路”……最近,电视剧《对手》引发网友的花式讨论,8.0分的网评分也印证了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在电视剧热播的同时,原著小说《对手》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作者兼编剧王小枪接受记者的采访,聊聊这个颇为新鲜的当代都市谍战故事是如何打造的。

  最大胆

  一则社会新闻促成一部反套路谍战剧

  王小枪创作《对手》的本心,是不想写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2018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危情谍影》,披露了国家安全部门“2018-雷霆”专项行动中破获的百余起台湾间谍案件的部分细节。王小枪对其中两个细节大为吃惊:“一是数量竟然这么多,遍布各个城市;二是经费这么少,我核算了其中一个间谍三年的经费,平均一个月才2300元。”这构成了王小枪最初的灵感。于是在这部谍战剧中,一半以上的戏份,是李唐、丁美兮这对夫妻的生活日常:丈夫李唐,开出租又累又不赚钱,洗澡也得讨价还价,执行任务被打掉了牙齿,补牙会问能不能上医保;妻子丁美兮,容易焦虑,操心女儿的叛逆,担心物价又涨了……不论哪一点,都和谍战没有关系。但在王小枪的想象中,现代间谍就过着这样的人生,踉踉跄跄中平衡着生活和谍战工作。

  一下子抓住观众眼球的除了这对“最穷间谍”,还有就是以间谍为主角的反套路——这不仅是国产剧中罕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至于很多观众一直以为郭京飞和谭卓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假特务,等着看剧情如何反转。大胆的创作视角最终给观众带来惊喜,但对创作者来说却是一种冒险。王小枪说,最初并非为了剑走偏锋而刻意为之,“其实我以前也不太敢想,我也知道很难。正是因为看了那些报道,我才开始觉得,这个事情或许可以做。创作的底层逻辑是,如果我们塑造一个间谍是英雄,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初衷是让大家看到真实的间谍生存环境,没准现实中会有人自首,同时让观众提高反间谍的警惕性。这些都是正向的意义”。现在,《对手》被网友评为优秀反谍片、策反剧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王小枪也澄清,原本剧情结构就是五五开的猫抓老鼠群戏。“既然叫对手,就应该让正反双方构成旗鼓相当的力量,而不是很快就让正面角色干掉,否则正面力量也会显得拉胯——只不过观众对间谍夫妻印象太深刻,才把他们当成主角。”

  最困难

  如何让大家相信是真实发生的

  对于当代谍战戏,王小枪认为最重要的是生活逻辑在先,戏剧逻辑在后。“首先要让大家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这是《对手》创作最大的难题。除了国安背景的顾问给予案件细节指导,大量生活化的日常全都靠编剧来清晰透彻地描写。“一个出租车司机,他用什么杯子喝水,他是自己带饭还是去饭店吃,带的饭是怎么吃的?丁美兮是个老师,给学生补课,她补课的内容是什么、一个月多少钱、补课费是多少、学校对这个事的态度是怎么样等等。这些都要想清楚,前前后后这么多细节加起来,费的时间比较长。”

  这种对细节的把握细之又细,王小枪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点。除了上面说到的,很多台词也源于他的生活,比如李唐补牙问能不能用医保就是他的亲身经历。“这些生活细节的台词,一定不是废话,对人物是有极大帮助的。”

  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气息,不仅成为《对手》最大的特点,也活跃了谍战戏的紧张氛围。例如《对手》一个著名的桥段是李唐穷到恨不得要举报自己拿奖金,好笑又心酸。王小枪说,其实创作的时候,没有想什么黑色幽默,只是他认为,戏剧创作要像弹簧,“你不能一直压着,有时候也得放开手,弹起来一下。我没想过它是黑色幽默还是白色幽默,只觉得如果让观众一直紧绷,观众也受不了。我的本意是想让他们有一些自嘲。”

  最美妙

  好演员能真正“变成”演的这个人

  一部好戏的诞生,精良的剧本是地基,演员的用心和重视最终垒起坚实的高台。

  一开始看到剧里略显臃肿的李唐,有观众质疑郭京飞没有做好身材管理。事实上这是郭京飞有意为之,为的是让出租车司机这一伪装身份更加真实可信。剧中有一场戏,段迎九设宴邀请李唐、丁美兮和丁晓禾,想试探这一对身上有嫌疑的夫妻。丁美兮害怕饭吃得越久,马脚露得越多,借着酒意开始和李唐吵架,让这场“鸿门宴”在闹剧中收场。镜头在四个人之间来回切换,谭卓反复地为大家搭戏,一句不漏。即便是没有台词的其他演员的脸部特写镜头,谭卓依然保持入戏状态。这场戏演员们都是真喝,谭卓甚至喝到“断片”,第二天还以为自己忘了给大家搭戏,“这是拍电影的拍法,谭卓真的是用生命在演戏。”

  王小枪感慨,“好演员,真正走进一个人物,变成这个人物的时候,现场并不需要太多的讨论和商量。因为他们已经变成‘他们’了。并不是只在导演喊‘开始’,他们才成为‘他们’。当他们四个演员坐在那里时,他们就是李唐、丁美兮、段迎九、林彧,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据《北京青年报》 杨文杰

相关新闻

  不管什么类型剧人物都是第一位

  早在2017年,由王小枪编剧的谍战剧《面具》就曾收获不俗口碑。去年热播剧《功勋》中的《无名英雄于敏》也是王小枪编剧。小说《对手》是他继《面具》《密使》《追击者》后,推出的又一重磅谍战作品。

  “间谍是一种很特别的职业,这种职业会拷问人性,辨别忠奸。这种类型在创作上、阅读上都会有一种天然的让人感兴趣的元素,其实国内外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谍战这个类型都是主流。”王小枪最喜欢的一部谍战电影是韩国的《特工》,“这部电影很高级,整个片子没有开过一枪,但是一样能让人心潮澎湃、惊心动魄。高级的谍战片一定不是那种上天入地的,打动人的永远是情感。”

  现在,观众对影视作品越来越追求强情节、快节奏,要有多线叙事,还要不断反转。但作为编剧,王小枪仍坚信,人物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物鲜活,观众只要喜欢上这些人物,情节反而是其次的,当然这个‘其次’需要在一定水准之上。总体而言,不管是不是谍战剧,当下的电视剧都要求创新,还是要给观众一些前所未有的展示。观众都是喜新厌旧的,剧本都需要求上得中。”

  王小枪的父母都是医生,自己也毕业于医学院校。但是,由于本身喜欢写作,他在医院工作几年后转行当了记者,后来慢慢转到职业编剧这条路上。在他看来,能把个人兴趣和职业交织在一起,是很幸福的。“写小说比写剧本更自由,不受约束。”因此,他也建议观众读一读小说,找找电视剧里没有的彩蛋和细节。 据《北京晚报》 李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对手》编剧王小枪打破谍战剧审美疲劳~~~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热线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经济新闻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社会新闻
   第11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12版:中国新闻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聚焦疫情防控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广告信息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关注
   第19版:文娱山西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最穷间谍”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