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藉”在甘肃天水为啥读xi?

  日前,有网友向甘肃天水相关部门反映,“藉河,拼音是ji,路牌是xi,天水市是旅游城市,应该认真核查一下。”

  天水市秦州区民政局回复称,藉河的正确写法本为耤河,“耤”自古代读“xī”,天水老百姓也习惯叫xi河。上世纪90年代前期,在印刷文本的铅字时代,人们书写和出版物(印刷品)都是使用“耤河”字样。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电脑汉字数字化字库里没有“耤”字,给文字工作者造成不便。基于此,2001年1月,天水市将“耤”改为“藉”且读音“xī”保持不变。2017年设置城市标准化路牌时,把与耤河有关的路牌统一设置为藉河,但读音“xī”保持不变。

  秦州区民政局介绍,目前,各类词典、字典对耤字的读音为“ji”,而非“xī”,释义是:耤河,水名,在甘肃省东南部,渭河支流。当下,要彻底恢复“耤河”本身称谓,恢复城区内各种路牌、有关镇名的正确写法和读音,保持写法读音一致,就要按有关程序层层上报市、省、民政部论证审批,并报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20年,秦州区民政局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后,起草了《秦州区民政局关于要求恢复“藉”字正确读音和写法的申请报告》,并行文上报天水市民政局,由于工作程序复杂,涉及成本较高,目前这项工作的推动还在进行中。

  天水籍知名作家秦岭曾发文称:“耤”字在《新华字典》里发“ji”“jie”两音,但天水传统读音为“xi”。天水把“耤”改为“藉”后,耤河在民间读写、路名播报里“耤河”“藉河”混用,一片乱象。

  秦岭遍查包括《西周甲骨探论》《金文编》在内的汉字流变研究专著和甲骨原文发现,“耤”字的早期字形不仅在3600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就已先声夺人,而且字形多达21种,数量之多,没有之一。至西周早期,字形减少到7种,到秦简牍时期,基本定型为“耤”字。篆文时期,附以草头组成会意兼形声字“藉”,表示供人祭拜时站、跪的草垫。除此之外,“藉”字还有“践踏”“凌辱”的意思。因此,在“耤河”这一专用名词上,“耤”“藉”两个表义完全不同的字,不能相互替代。

  秦岭认为,“耤”改“藉”根本上是文化认知、文化态度问题,应尽快恢复“耤”字的使用,并把“耤田”“先农”文化纳入天水伏羲文化研究范畴的同时,也考虑把“耤”字打造成天水文化旅游的标识性符号之一,认识天水,先从“耤”字开始;其次在耤河的标志性地段设立“耤”字碑,并改“天水湖”为“耤湖”。另外,也可报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恢复“耤”字传统发音。

  据澎湃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热点新闻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热线新闻
   第08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9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10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11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12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13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中国视点
   第16版:国际新闻
   第17版:国际关注
   第18版:国际关注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运动三晋
   第24版:天龙地理
张译演特工“近身搏杀”
山大《中国咏叹》音乐会唱响莫斯科
中国造纸遗址博物馆开工建造
《怒火漫延》开机
《仿生人间》开播
“藉”在甘肃天水为啥读xi?
《硬核老爸》将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