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交通不便,从岚县骑着毛驴翻山越岭,一路颠簸走了5天才到太原。在太原稍事休整后,又坐火车经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到了广州。到广州后,省委分配父亲和母亲到粤西区,父亲任化县(现为化州市)县委书记,母亲任县妇联主任、妇委会书记。
祖祖辈辈生活在山西、又身怀六甲的母亲,来到这个十分陌生的地方,南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母亲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首先是语言障碍。县里干部都讲粤语,本来就听不懂北方话,何况我父母又都有很重的山西地方口音,而南下干部也听不懂本地人讲话,双方交流十分困难。
语言不通常闹出误会,工作很不好开展。县里虽然派了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女同志和母亲住在一起做翻译,但总不如自己会说、能听懂方便。于是母亲跟她学粤语,从口形、发音大胆模仿,她的岚县口音广东话经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母亲也不怕人笑话。就这样,不到3个月,母亲不仅听懂了广东话,还会说广东话,令当地干部佩服,一起南下的干部对母亲的学习能力也十分羡慕。
语言障碍的攻破,为南下干部打开工作局面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母亲既懂粤语,又会说粤语,就安排她在县土改办工作,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
1952年10月底,母亲生下我,起名“广英”,还没满月就留给奶妈照看,自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之后两个妹妹相继出生,二妹的奶妈是梅县人,起名“梅英”,三妹出生于湛江,起名“湛英”。
1954年,母亲调到粤西区行政干部学校任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刚去不久就遇到十多级强台风。瓢泼大雨,狂风刮得人站不住,许多树木和房屋被刮倒。半夜时分,母亲顾不上孩子的安全,更顾不上家,第一个冲到受灾现场组织人员抢险,在一处倒塌的房屋下奋力抢救,救出十几位掩埋在下面的同志。其中有4人重伤,2人重度昏迷,情况十分危险,急需输血。母亲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夫她是O型血,让输她的血。母亲的血液流到了广东人民的身上,也融入了南方这片热土。
1955年,为了建设两广铁路,粤西区成立漓湛铁路建筑委员会。三四月份时,区党委副书记穆怀点名抽母亲去。说母亲会讲广东话,又会发动群众,筑路时间紧,任务重,那里又有好多工作要妇女去做。去了以后,母亲的任务是发动和动员周边妇女参加铁路建设,鼓舞大家的干劲。在母亲努力下,大批妇女纷纷加入铁建。工地上浩浩荡荡的铁建大军,无数面红旗蔚为壮观。铁路建成后,母亲被评为漓湛铁路建设劳动模范。
1957年,父母调回山西。母亲在世时,每当回忆起南下的那段经历,想起那里共同生活工作过的同志,想起和当地群众在一起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情景,心里总会涌出一股热流。
图为1958年作者一家从广东回到太原后,在福利照相馆拍的第一张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