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奋战,中共地下党员也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在北平解放前夕,潜伏在敌人身边的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下不朽功绩。
在人民解放军内外夹击的强大攻势下,1949年1月19日,共产党代表和傅作义方代表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
此后,傅作义25万守军陆续撤出市区并接受解放军改编,紧接着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2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北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画家叶浅予根据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创作了美术作品《北平解放》。画作中,叶浅予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的场景。
为了呈现出解放军进城万众欢欣、普天同庆的场面,叶浅予一反此前以写意为主的艺术风格,采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方式来创作《北平解放》。
画作表现的场面宏大,十分考验画家场面调度的能力。叶浅予采用“S”形构图来呈现解放军进城的场面。解放军队伍在群众的簇拥中前进,数百个人物的形象都清晰可辨,生动真实地展现出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拥戴。整幅作品采用鸟瞰视角,将北平城内著名的文化古迹囊括其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表明北平免遭炮火。
画面中满城遍插的红色旗帜,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发挥着多重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叶浅予还吸取了年画、漫画等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把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和章法融入其中, 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
本版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