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假期阅读:与童书美丽邂逅

教鹤然
  进入寒假,阅读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课”,文学阅读中,除了经典,还可以读些当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回望2021年,儿童文学作家、理论评论家和研究学者以关键词的形式,对中国儿童文学进行梳理。本版刊出此文,推荐优秀作品,供家长和孩子们参考。      ——编者

  2021年,时代的光影映照在儿童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儿童文学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故事”与“中国味道”

  讲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式童年,这一理念引导儿童文学创作走进一片广阔的天地。作家周敏谈到,2021年度,有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把目光聚焦到“中国故事”上来,无论是现实题材作品还是幻想类作品,都呈现出这个趋势,比如陆颖墨的《蓝海金钢》、吴岩的《中国轨道号》等。讲述“中国故事”的童书在海外传播越来越广泛,起到了一种“抚慰乡愁”的作用。对于在当地生活的青少年,中文童书里亲切而有趣的人物,更是成了他们的好朋友。她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以儿童文学的方式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青年评论家周博文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理应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与构成。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多彩中国梦”系列以小说的体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接力出版社“中国民间想象力绘本”用现代价值观、多元艺术手法重塑中国民间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梨园少年三部曲”小说倾心打造京剧主题,展现国粹艺术。这些作品基于民族文化和本土儿童生活的创新性书写,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中国精神与中国风貌。

  展望未来,彰显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中国故事”仍将是中国儿童文学最独特的传统和最亮眼的底色。

  青年作家刘天伊将2021年的儿童文学关键词描述为“中国味道”,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直致力于向孩子们讲述古老又璀璨的文明,那些如今听起来有些生僻,却又充满了秘密的词汇,总是让孩子们忍不住一窥究竟。那些有所传承、有所依托、有所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是意蕴更加浓厚的中国味道,也是更值得被世界注目的存在。

  “主题出版”与“高质量发展”

  学者方卫平认为,主题创作和出版应该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主题出版类读物是备受重视的儿童文学类型,许多出版社都把主题出版列入重点选题,倾力打造。但也要意识到,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进一步把精力、智慧集中到对于儿童文学自身艺术品质的追求上。如果主题创作、主题出版只是抓到了题材的皮毛,而在儿童文学的艺术性上未有真正的新意,甚至乏善可陈,那么,主题出版最终可能就会沦为重复出版、平庸出版、低劣出版。他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永远是那些写出了特定童年生命与生活的具有真切质感与丰富内涵的作品。文学和艺术的标准永远是判断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一标准。只有艺术上成功了,才可能有真正的主题创作和主题出版。

  评论家李利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度儿童文学关键词之一。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经验启示汇聚到“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时代命题上来。为孩子们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众多出版社都用心推出系列优秀红色儿童文学读本,主题出版的原创新气象展现出新时代的儿童文学,正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领广大少年儿童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面对已有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反思我国儿童文学出现的问题,如在普遍意义上关切当下儿童生活现实、心理与精神现状不全面不及时,具有时代感、开拓性、价值引领性的儿童人物形象匮乏,对中国儿童的未来想象不充分等。

  “榜样”与“少年”

  儿童文学是孩子一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儿童的成长需要精神的引领,而我们时代的楷模和英雄就是最好的榜样。作家汤素兰选择“榜样”作为2021年儿童文学关键词。2021年底,她创作完成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艾爱国,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吴文俊的绘本,向青少年讲述了时代楷模的故事。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比任何虚构的艺术人物都更能打动读者,通过榜样的力量,能让更多儿童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拥有广博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作家黑鹤谈到,如果要以某种文学性的意象概括2021年的儿童文学,他想应该是健康而阳光的“少年”。他回忆起自己在读者见面会上见到一个戴着棒球帽的清瘦少年,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在很多读者见面会上都见到过这样的表情,这种表情属于真正的读者,他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得到过一本书,然后就此成为忠实的读者。作为儿童文学写作者,黑鹤表示,自己的作品曾经陪伴他们成长,读者也能通过作品看到自己的成长。

  “诗性智慧”

  作家汤汤认为,“诗性智慧”是阅读2021年度中国原创童话的一个印象,不少作品跳出了寻常思维的束缚,以新鲜的创意、自由的思考、奔放的想象力呈现出元气充沛、能量饱满的气势。举例来说,短篇童话如甜老虎的《屋檐底下住着吓唬》,借童年游戏映照世事变迁,构思新奇;杨万米在《爱游泳的刺猬》写了一只孩子气和哲学家气质兼具的刺猬,让读者思考如何打破既定规则,回归简单纯洁,故事讲述机敏、幽默且意味深长;雁阵在《雁火车》中,设置了一个蓝色按钮,按下它,火车司机能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到最初的家园;贾颖的《花朝》,依托传统节日“花朝节”,与离世的亲人来一场正式的告别,读来神秘又感人。总的来说,2021年,童话作家们在探索着童话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开阔的疆域,童话也体现出了丰富的诗性智慧,孕育着新的生长力。

  “多元”与“聚焦”

  2021年,儿童科幻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态势。作家马传思认为,2021年度儿童科幻的关键词是“多元”与“聚焦”。一方面,作者阵容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除了一批专业的儿童科幻作家,许多之前主要针对成年读者进行创作的科幻作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儿童科幻作品。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在尝试科幻题材的创作。此外,以少年儿童组成的“小作家”创作者阵营纷纷入场。作家队伍的多元必然导致作品风格、题材的多元化。部分作家竭力将地方性、民俗性甚至远古神话传说融入少儿科幻创作中,对少儿科幻的多元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一方面,儿童科幻在思想主题等方面又呈现出“聚焦”的特点。纵观2021年度儿童科幻作品,其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凭借生机勃发的想象力,去进行对现实的投射,尤其是聚焦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以及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状态与趋势,总体文学品格也有一定的提升,如《月球峰会》《蝼蚁之城》《手机里的孩子》《机器女孩》等。他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儿童科幻会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也会为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打开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双塔
   第08版:体育新闻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屏障
假期阅读:与童书美丽邂逅
元宇宙与元叙事
零情感世界燃烧着一团火
名家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