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天井院,村里的人们叫做圪洞院,有几处圪洞院保存完好,现在还有人居住。这种院子十分奇特,走近,会看到地面有一个大方洞,从里面隐隐传出说话声、鸡犬声。站在坑上边,便可将院内情形一览无余。大方洞里有窑洞样的房屋,布局有点儿像北京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一个需要各种砖、瓦、木材来搭建,一个只利用当地的黄土便可建成。
我找到一处圪洞院,但在院子四周走了一圈,却不见入口。这时,一位村民将我领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入口,通过一条狭长倾斜的地道式门洞,进入圪洞院。
走进院里,抬头观望,只见蓝天被“切”成了正方形,颇有坐在方井观天的感觉。正面窑向阳,供人居住,侧面窑背光用于堆放杂物和圈养牲口。窑洞的门上装有天窗,便于通风,窑洞内四季温差小,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人居住。圪洞院里掘有渗水井,用来积蓄雨水,避免雨天院内积水,雨水沉淀后可供人畜饮用。院内还挖有旱井,用于排放生活污水。此外,窑顶坡度向院子外倾斜,窑顶的水不会流入院子里。
至于为什么要建圪洞院,主人说古时候人们穷,这里石块和木材稀缺,而建造圪洞院主要靠劳力,挖个坑打个洞,一个圪洞院用不了几年就建成了。
圪洞院的设计非常科学,院顶周围地面是空旷的场地,可用来摊晒粮食、堆放柴草。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圪洞院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生产生活场所,是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居住形式,也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