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寿阳圪洞院

郭宗敏
圪洞院
  “看去不见村,入村不见人,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话形容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古老民居——地窨院。在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南,大约有20余处地窨院,且各具特点。

  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天井院,村里的人们叫做圪洞院,有几处圪洞院保存完好,现在还有人居住。这种院子十分奇特,走近,会看到地面有一个大方洞,从里面隐隐传出说话声、鸡犬声。站在坑上边,便可将院内情形一览无余。大方洞里有窑洞样的房屋,布局有点儿像北京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一个需要各种砖、瓦、木材来搭建,一个只利用当地的黄土便可建成。

  我找到一处圪洞院,但在院子四周走了一圈,却不见入口。这时,一位村民将我领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入口,通过一条狭长倾斜的地道式门洞,进入圪洞院。

  走进院里,抬头观望,只见蓝天被“切”成了正方形,颇有坐在方井观天的感觉。正面窑向阳,供人居住,侧面窑背光用于堆放杂物和圈养牲口。窑洞的门上装有天窗,便于通风,窑洞内四季温差小,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人居住。圪洞院里掘有渗水井,用来积蓄雨水,避免雨天院内积水,雨水沉淀后可供人畜饮用。院内还挖有旱井,用于排放生活污水。此外,窑顶坡度向院子外倾斜,窑顶的水不会流入院子里。

  至于为什么要建圪洞院,主人说古时候人们穷,这里石块和木材稀缺,而建造圪洞院主要靠劳力,挖个坑打个洞,一个圪洞院用不了几年就建成了。

  圪洞院的设计非常科学,院顶周围地面是空旷的场地,可用来摊晒粮食、堆放柴草。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圪洞院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生产生活场所,是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居住形式,也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晋人物~~~
~~~郭宗敏
~~~王学礼
~~~李广洁
红色记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地方新闻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晋韵
铁面御史乔应甲
寿阳圪洞院
一首宋诗解唐谜
诸侯国晋阳争雄
细腰涧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