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沁水窦庄古村

薛林平 胡 盼
窦庄村尚书府下宅门楼
民居木雕(图片由作者提供)
  晋城市沁水县的古村落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它们主要沿河分布,且防御性强。究其原因:其一,沁河主流为重要商道,经济繁荣,为防匪患,筑城自保;其二,崇文重教,明时官宦文化盛极一时,时局动荡,为防兵燹,家族自保。村中建筑极具地域特色且十分壮观。

  沁水县窦庄村最初是一个窦氏家族聚居的村落。清陈廷敬所撰《张鉁传》中有文云:“窦庄者,在榼山下,沁水环焉,以所居者得名。”

  据窦庄村现存的窦将军墓碑记载,窦庄始祖为窦璘,窦璘有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即肃穆夫人,由于她尽心尽力辅佐,躬事两朝,窦氏一门得以加官进爵。追封其祖父窦勲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封赠其父窦璘左屯卫大将军,兄长窦质任三班奉职。窦璘死后,宋哲宗亲赐墓地于沁水卧牛山下,后窦家在此筑庐,世代居住,便形成了窦庄。

  宋代窦氏在初建祖茔时,将瓮水滩分给西曲里贫民张姓家族,让其为窦氏守护先茔。世代更迭,张姓在明朝兴起,一时人才辈出,比较有名望的有张五典、张铨等,现存的窦庄之堡寨就是在张五典主持下修建的。关于这段历史,《明史》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初,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坚甚。”

  窦庄村西依榼山,三面环水。作为兼顾住防的堡寨,防御功能在窦庄村十分突出。首先,沁河与榼山是窦庄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入侵者要到达窦庄,须翻山涉水;其次,在张氏严密策划与督建下的窦庄堡防御系统,是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可谓滴水不漏。

  明末农民起义军围攻窦庄时,张铨的妻子霍氏带领僮仆家丁顽强抵抗,堡寨得以保全。关于这段历史《明史》有载:“泽潞各州县除了窦庄小小的城堡外,俱为义军攻下。”故《明史·烈女传》中,王肇生上疏褒扬“窦庄城”为“夫人城”。

  窦庄最具特色的当属自宋起至明逐渐形成的“堡中有堡,九门九关”格局。所谓“堡中有堡”指的是内外双城,外城为宋时所建,如今已不存;内城为明时所筑。内外城四方均设门,内联四条主要街巷,再加上明时于瓮水滩处设置的瓮城门共计九门。除了坚固的堡墙及众多堡门,村内重要街巷节点还设各式各样的庙宇阁楼,如张仙阁、三圣阁、望河阁、魁星阁、眼光阁、火星庙、文庙等。如今很多庙宇建筑已不存,但根据村人所述遗址方位尚能了解村庄原始格局。

  由于窦庄堡在战时需自给自足,故村中建筑类型丰富。除住宅、祠堂、庙宇外,窦庄还有供练武之用的校场、屯兵场、武房院;用来防御的堡墙、堡门、藏兵洞、瞭望台;满足生活所需的磨房、油房、丝房、当铺等。

  村内保留的民居院落是沁河中游典型的“四大八小”“簸箕院”,如尚书府上宅、尚书府下宅、张氏九宅、旗杆院、常家大院等,其中以张氏九宅最具代表性。

  九宅建筑群建于明代,位于城堡东北角。在九宅巷与东街交口处设有大门楼,门匾上浅刻“进士”二字。主要院落有前院、主人院、夫人院、北门里、对厅院、书房院。前院为一进院落,主房三间,有前廊,门楼上有明神宗亲赠匾额“燕桂传芳”,以褒奖勇抗流寇的霍夫人。夫人院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院落,院内装饰非常精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薛林平 胡 盼
晋之味~~~
~~~张春根
红色记忆~~~王 延
晋人物~~~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晋韵
   第08版:公益
沁水窦庄古村
和子饭溯源
晋阳古酿汾清酒
父亲与恩师左权
张鹏翮兴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