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悬蜗卧顶”挡风雨

石马寺石窟顶部的“悬蜗卧顶”
  刘水晶

  山西昔阳石马寺以石刻造像群而闻名,其“悬蜗卧顶”的特色建构世界仅此一处,2013年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史料记载,石马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534),距今1400多年。寺内的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3块巨石的7个崖面上。这些石刻造像,是在云冈石窟之后、龙门石窟之前,几乎是与这两处同时代的杰作。寺内现存石窟3个、佛龛178个、摩崖造像1500多尊。石窟、石像雕刻之精美,内容之丰富,与“云冈”“龙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石马寺石窟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

  石马寺原名落鹰寺,北魏时,随着石刻完成,改名石佛寺。传说,唐朝初年,李世民率领部队征战,途经石佛寺时陷入重围。凶险之际,李世民正叹“时运不济”,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让围攻的敌人瞬间大乱。此时,风沙中,忽然一匹神马从天而降,搭起李世民就走。李世民回到长安后,感念神马救命之恩,便将石佛寺改名石马寺。

  寺内,既有庄重的北魏大佛像、散漫的力士、洒脱的观音,还有崖壁上雕满的北魏、隋唐佛像等。

  大殿后面的石窟廊屋间,迎崖的一面,是满壁的石刻造像,另一面则是古人人为修建的留了门窗般孔洞的土壁。土壁与摩崖间的顶部,便是举世无双的悬蜗卧顶。

  根据记载,悬蜗卧顶修造于明代,是为保护石窟、石佛像等不被风雨剥蚀而建。古代的匠人,在四五米高的石崖和土壁间,用整齐、均匀的砖石等,一层层次第砌起来,顶部最高、两面逐渐耷拉下来。站在石窟回廊内,人们抬头细看,仿佛是披着色彩的蜗牛壳子,砖石的痕迹就像是蜗牛壳子上的斑斓印痕。顺着回廊向内,抬头看去,仿佛就是一只巨型蜗牛横在眼前,参观者则如在蜗牛的“壳子中间”行走。

  建于明代的这段拱券式廊屋,不仅保护了石刻、石窟和壁画,也给世人留下了全球绝无仅有的“悬蜗卧顶”特色建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文博
自行车巧送城防图
金盘见证丝路盛况
清代鱼鳞册
“悬蜗卧顶”挡风雨
远古鱼蛙
晋公盘铸造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