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春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犁。犁是娄烦传统农业中的代表性农具,诚如古人所说:“无地不耕犁。”
过去娄烦农民用的犁,有鍜(娄烦方言读jiǎ)犁和䤮(娄烦方言读bù)犁两种。两种犁的犁把都是长约3尺,犁弯直径约3.8尺。
鍜犁由犁把(犁圪都)、犁弯、引头、鍜铧四部分组成。引头上端有个勾纤杆的小钩叫钩头,鍜铧安在犁圪都上。鍜犁因移动方便,用于耩山地和坡地,以及凸凹不平、地棱、地畔等不好耩的地方。耩的深浅在执犁人手中掌握。
䤮犁由犁把、犁底、犁弯、引头、犁镜和䤮铧六部分组成,也有钩头。犁镜和䤮铧安在犁底前端。犁镜是个圆形犁冠,安在䤮铧上面。因经常使用磨得闪闪发亮,好像镜子,所以叫犁镜。耩地的深浅是由深浅栽(娄烦方言读zài)子决定的。深浅栽子安在犁弯与犁把衔接处前面,要深插在上面,浅插在下面。䤮犁因有犁底控制,用来耩平地,操作起来比鍜犁稍省力。
犁铧由生铁铸成。除犁铧和钩头是铁质外,其余部分都是木料,所以犁是由木匠割的,俗称“投犁”。犁把一般用柳木,犁弯用桦木或榆木。犁的结构看似简单,实际上犁弯的弯曲度、各部分之间的角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有专门的投犁匠人。犁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回转灵活,操作平稳,深浅可控。即使现在娄烦农业基本机械化了,但山区种地,农机具去不了的地里仍然使用。
娄烦俗语把耕地叫“耩地”,包括翻地和入籽播种。
传统农业讲究精耕细作。翻地俗语叫“倒地”,是精耕细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三种情况。
一是翻夏茬地。夏粮收割以后,紧接着就把地深耕一次。深耕用鍜犁,犁放得很细、很深,最深可达七八寸。扎根较深的杂草草根都可在犁铧上搂起来。所以有“倒地不惜牛”的俗语。这次倒完后,到秋季再倒一次,叫“两翻两犁”。这种地,不仅除尽杂草、害虫,而且土壤疏松、保墒,人走上去一脚一个深坑,好像踩在面瓮子上一样。
二是翻秋茬地。秋收开始一直到地冻,农民们就瞅空秋翻地,秋翻地同样要求犁细、犁深,并力争把全部秋茬都翻过,要一直翻到地冻得不能再翻为止。立冬后,向阳地里夜里冻住一层,白天上午消开后还能翻几天,所以有“立冬不使牛,犟耩十天蒺藜猴”的俗语。
三是翻生地。在地广人稀的山区,有停耕地和翻生地的轮作方法。主要是在离村较远的地方,把一些做了多年、送不上粪的地停耕,去新开荒地或停耕多年的地。选择条件是地里长满了多年生蒿草或醋柳(沙棘),有了一定的肥力。翻地方法和翻夏茬一样,也是翻两次。这种新开的地,三年内不上粪也有较好的收成,不过是逐年下降而已,俗话叫“剥皮”。
翻过的地叫“煞地”,春播在煞地里入籽最好。所以有“煞地耩黍子,好婆姨养女子”的俗语。如果秋收后没有来得及把地都翻过,就只好在茬地里入籽,叫“闯茬”,是懒庄户人的做法。
耩地是技术活,翻地、入籽,犁的宽窄、深浅都有不同的要求。要领是“耩地看引头,犁把不离胯”。实际上都在人手中操作。不论翻地或入籽,牲灵都是一出工,上午拉犁,下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