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创新土壤 优化创新生态

  朱红亮

  近日,我市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等六项措施,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全市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生生不息,总能创造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容错过的高速列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创新生态好,则创新活力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需要强化创新生态培育,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为创新提供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露、肥沃的土壤,使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获得丰富滋养,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优化创新生态,要强化财政政策支撑。认真梳理国家和地方各类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集成、分类、配套,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持的投入力度,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尤其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近年来,在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下,太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批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优化创新生态,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能。建立健全符合科研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使科研人员不必疲于跑项目、争经费,不必“追名誉”“争帽子”,心无旁骛搞研究。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支持市域内科研主体,建设各类平台载体、创新中心,强化金融支持。

  优化创新生态,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当前我们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的根扎得越深,科技创新之树就越枝繁叶茂。没有基础学科“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起飞跳跃”。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持续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的评价和管理方式,以事业、待遇、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要在全市形成关心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发扬“四敢”精神,让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太原的科技创新之树一定会枝叶茂盛,生机盎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2023全国两会
   第05版:2023全国两会
   第06版:理论/评论
   第07版:光影太原
   第08版:文博
厚植创新土壤 优化创新生态
“亦师亦友”彰显平等包容
传承历史文脉 再现“锦绣太原城”
推进文旅休闲街区高质量发展
对待薪资还需风物长宜放眼量
城市更友好 青年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