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心中的秋意

  韩 婷

  作为80后,对暑尽秋来、季节轮转最典型的认识,莫过于小学语文课本开篇的那一句:“一排排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然久居钢筋水泥樊笼中,这样的物候实在是难得一见,依稀记得这么些年也就两三回吧,蓝得清澈的天空中,一排大雁列队飞过,这份宁静旷远的意境早已远远超过了言语所能及的范畴。

  太原的四季惹人喜爱,春的和煦温柔,夏的炽热爽朗,秋的怡人舒畅,冬的凛冽冷酷,花开花落,春萌秋藏,层次分明,如同这座城市的性格一般。古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要诗意地栖居,莫过于走进山林或是漫步水滨,真切地去体悟山水清韵。于我而言,秋意渐至时,我更喜欢徜徉于汾河河畔,这是一份信步可至、伸手可触的美好。

  太原的秋有无限的景致和诗情。穿城而过的汾河,她没有山泉淙淙潺潺的灵动,没有激流瀑布的湍急不止,静静地流淌着,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晴空万里下轻柔的碧波,夕阳暮色下粼粼的波光,及至夜色掩映下倒映在水中的霓虹灯影。汾河畔丛生的苍黄的芦苇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野草,是“索索萧萧芦苇间”的诗境;河面上偶尔有野凫浮游而过,留下一缕波纹,便是“泛泛游凫,弗制弗拘”的画意。如果驱车沿着汾河河堤一路向南,寥廓的天空下,时不时就能看到原生态的河道中,蒹葭苍苍,水畔白鹭三五成群,或优雅地伫立在汾河之洲,梳理着洁白的羽毛,或展翅掠过河面,翔集翩翩,或噰噰和鸣,在唱和中奏起如天籁般的乐音。只有亲临水畔,先民眼中无限美好的意境方可穿越千年,鲜活地呈现在千百年后我们的眼前,并投映到心中。

  惹人喜爱的,不止是这里的草木葱茏,翔雁游凫,潺湲河水,汾河之畔还有一处让人驻足流连的所在——雁丘,因为这里传唱着一支哀而不伤、让人情动于衷的爱情之歌——“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先民的观念中,雁是忠贞之鸟。古礼纳采用雁,用为缔结婚约时馈赠的寄寓美好情谊的贽礼,诚如《说文》徐铉注云,“雁,知时鸟,大夫以为贽,昏(婚)礼用之”。也因其忠贞高洁,弋射的猎手也给予它们无限的温柔,“雍雍双雁,游戏田畔,我欲射雁,念子孤散”(魏晋·无名氏《拂舞歌》)。千百年来,有多少雁群曾多少次飞过这片土地,谁也说不清,只留下美丽的诗篇,“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金·元好问《八月并州雁》)……无尽的词章,吟唱传播千百年,中式的美好即在于此,“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天地间,人们把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怨情愁也寄予天地万物之中,自然含情,此中真意,会然于心。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孜孜复营营,纷扰繁杂,河畔竖起这样一方磐石,于此,金代文豪元好问所见的大雁殉情处、所立的雁丘究竟在何处,既难于确证,也已不复重要,人们对它的歌咏,只缘它触动现代人的情思,寄予着今人对爱情的信念。

  久居于此,太原这座城的美并没有因此习焉不察,反而更加明晰起来。因为,她每一方寸的土地,都孕育着无限生命和希望;这里的每一个季节轮回,都可以滋生无尽的情思与遐想。这里是我所生活的乐土,此刻,在这无限美好的秋意中,走出去,信步于汾河之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仿佛化身为鸿雁,以遨以游,以翱以翔,与美好的秋日融为一体,成为其中的一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6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作品
锦绣太原城 赏秋正当时
心中的秋意
把秋天唱给你听
与一枚落叶相遇
水库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