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与一枚落叶相遇

  丹 菲

  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若说赏秋景,好像是成年后的事了。唯懂得才会欣赏,但成人角度对秋天的认知未免带着常规理性,发自内心的映照之景,似乎越来越少了。而过了知天命之年,方又回到本心,景还是那个景,不夹杂着各种情感。

  在古代诗人那里,“一叶忽惊秋”,说秋写秋,多悲愁离别飘零之意。曾经的我被这股古人之风牵引,很容易就陷在季节的转换中,受无足轻重的伤。如今,我学会了自洽。比如走着走着,忽然一枚叶子落在脚前,或直接扑在脸颊发丝上,给我带来的无疑是一份惊喜。有时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会瞥到几枚红色的或黄色的落叶,那份鲜艳让人不忍心错过,总会俯身挑选一枚两枚,拿在手里把玩,与手持鲜花无异。

  我很满意,走过了一大段岁月,已对落叶没有任何偏见,无论光鲜亮丽、火红金黄,还是焦败脆弱、斑驳有缺,都视其为自然的笔触。落叶让一棵树完整,它体现的是树木生命旅程的一部分。一枚叶子,始于发芽,再经生长、成熟、衰败,直至叶落归根,与人何等相似。但秋叶飘飘悠悠落下来的姿态却格外优美,如飞蝶翩翩舞; 仿佛有情意,这一生专为与某个人在街头短暂相遇似的。

  学府公园离家不远,因此我将一部分休闲锻炼时光用在那里。到了秋天,银杏叶黄了,它们点缀在公园的几处;更有不知名的灌木,叶子是变红了的。于是,在我一天天绕着湖边行走时,秋天的景色越来越深。天也蓝得清澈、舒展,云上的变幻就更多了,时不时能看出瑞兽珍禽,其实都是心相而已。我坚定地认为:向往美好,眼睛里就出现了美好。

  太原的秋景平易近人,不一定非得爬到西山上去看层林尽染,也不一定非得到汾河岸边寻找唐诗宋词里的意境。只需走出家门,一片清凉先是安慰被暑热弄倦了的身心,随之便是一枚树上飘下来的落叶,那么小小的轻盈的一枚,便定格了一个美好的季节。

  我越来越相信,景色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基于心灵,同时也基于一方天地。太原,我生于斯长于斯,生命之根所在之处,从来就让我的四季分明,能量饱满。

  说起秋,说起落叶,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太原老乡,张灯老师。他是一位篆刻家,晚年痴迷上了落叶印,他在落叶上行篆刻之刀,对各式各样的落叶有着通透的理解。我看他的那些落叶印时,一下就想到了“落叶胜于繁花”。落叶在他那里都是上好的风景,他在景上作画。落叶归根,生命奔赴,张老寄心于落叶,这一点上我懂他。我们都爱秋,爱落叶,我们是一路的人。面对落叶,我和他大概有同样的对生命的感悟。

  当然,我爱太原之秋。秋天之景除了丰收的田野和树上的累累果实,除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落叶也是一种富有生命传奇的景色。要知道,南方的许多城市,树叶在秋天是不会大批大批地落的,那种风扫树叶落的飒爽是无法见到的。

  金秋十月,坐车去南中环以南看完一场画展,我和先生索性就沿着汾河岸往回走,竟意外地发现一片山楂树林。仔细寻找,山楂果实还能从高枝上看到,而醒目的是地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橘黄色的落叶,原来山楂树的叶子到了秋天是如此鲜艳、妖娆。我们两个知天命的人开心得不得了,平时不喜被拍照的他也主动要求拍照留了影。在太原,秋景无处不在,而最自然亲和的,便是赏落叶了。

  就是这一枚秋天的落叶,它已经涵盖了一棵树全部的风景。一叶窥秋,面对落叶,我看到了秋天最美的风景。

  《黄帝内经》提到的四季养生,其中关于秋季的理论是强调秋收的。这个收指的是收敛。落叶之于树木就是一种收的姿态,它顺应了天时地理的节奏。或许,全然地、无条件地喜欢上落叶,也是一个人顺应了生命内在的节奏,与年龄有关也无关。人总是在某个时候,突然懂得对人生做减法。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黄帝内经》)

  感恩生为人身,感恩有一个故乡叫太原。秋天之于我,丝毫没有凋零、萧瑟、落寞的感觉,它是丰盈、金黄、火红,甚至是微甜而温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6版: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作品
锦绣太原城 赏秋正当时
心中的秋意
把秋天唱给你听
与一枚落叶相遇
水库秋韵